文 / 长木云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个月里我从一个新人进化到略了解公司文化的新员工,有些感悟,写在此处与大家分享。
机械设计手册对工程师的作用
手册里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前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供我们借鉴并审视自己设计与思维,也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常规、低级的错误。抽屉机结构侧向刚度非常弱,有几个地方明显违背机械设计原则的。像这些常规的经验性的知识,只要多翻手册,勤思考,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如。在工作中有师傅或者同事讨论会使自己增长些经验,平时的积累学习却可以把这些经验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的状态,在中国立足尚可,如果真想跟得上博世的脚步,甚至想与之并肩,那就必须要有积累的氛围。而积累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省下大把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创新进步的事情。山东一家卷板机厂总工级别的老工程师在设计时都不会只拍脑子设计,而是主动翻手册,他给我们后辈树立了一个榜样。从手册(或经典书籍)里汲取营养,看似笨拙,实则是工程师成长的捷径。在意大利,一个很有经验的分析工程师,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去翻看专业类书籍。同样,当我离开长春上家单位时,我就对两个年轻人说,实际产品设计多问问老员工,剩下的时间,就多翻翻手册,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翻看手册或专业书籍是一个工程师的素养,在一家企业如果只是单纯获得了一个时间经验,而忙到积累、学习、反思的时间都没有,那就真值得反思了。
豪华博士专家团
我们拥有中国乃至全世界这个领域不多的豪华博士及专家团队,我们得把它展示出来,展示给消费者看,这样他们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出众的,是与众不同的。这样一支华丽丽的团队,打磨得好,所向披靡;发挥得不好,这些博士与专家真的还不如本科与大专的学生。如果他们也跟别人一样,只是处理一些日常的杂事,而不能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出来,那就可惜了---企业得不到博士与专家的高精输出而他们也得到不成长的土壤,那必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高射炮打蚊子,不是大材小用,而是高射炮根本就打不了蚊子,它们只能去炸敌人。用游戏来打个比方,博士与专家团队就如同魔兽里兽族的狼骑与飞龙,人族的骑士与红警里的火箭车一样,他们可以“集火”,即可以集中消灭成块儿、成体系的难题,也就是以点带面。博士的优点就是系统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为了发挥博士最大的优点,建议小的事情,紧急的事件,博士可以适当支持与协助;在长效课题上,则应让他们进行一个大块儿时间的投入,比如说先期的方案讨论甚至自行出些方案,然后是专利、论文的事情,总之是个闭环,在这个闭环里,一定要有输出,也要有对其他组员的培训。博士的理论功底都不浅,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有分享给组员的环节。我们的突破点可以是日常工作接触到的技术性难题,然后尽量把它成系统地解决与输出出来,并将经验分享给大家。再经过若干年如此的积累与沉淀,企业的内功才能真正练浑厚,基础才能真正夯结实。
看板展示
整个应用与性能研究组可以搞一个目视化看板,这样利于看到每个人的工作及将成果展示给大家。经常站在看板着聊聊,适当停下脚步去反思一下,对个人与公司成长都有利。
创新
关于创新,我认为是持续地、一点一滴地进行。在一个基础上逐步改变一些东西,而不是一下子全盘的创新,那样很艰难。如下图。
创新的过程降本
关于降本,从来就不会是直线式的,什么事情都是波浪式地前进,降本也一样。如果一味的只关注价格,做什么事情只是关注成本,那我们就没法发挥出最有优势的一面,也很难在企业里产生工匠,我们的品质也会受影响。
降本的状态降本的提法本来就是有问题的,降本,字面可以理解成降低成本,也可以理解成是降低根本(本的本义就是根)。所以,这个叫法最好是“健本”,这样才最能表达这件事的意义。下边两个图就表达了一个“健本”与一个过分降本的区别。
健本与降本其它
中国制造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但不是随便就能崛起,条件就是要依托中国的文化,不然走不远。我们想要崛起,就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就像陈春花老师讲的激活个人,但是要怎样激活个人呢?就是企业为每个人考虑,领导为员工考虑甚至服务,每个人都为消费者考虑,一切都是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这种氛围真正形成,消费者才能成就美的这个大集体成为真正的最优秀产品制造商。而不是单单从好管理方面行事,那无疑就是懒政。小事情,不要要求太多,多为员工考虑甚至是真正为员工服务,员工才会自然而然地为公司回馈。这几天总能看到穿着革新学校服装的员工,在公司门口站成两排,给过往员工行礼,问好,我在想,如果什么时候公司的领导肯这样做,哪怕是握握手,估计公司就真得离世界第一不远了。
就我个人而言,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看看书或者过来加会儿班都是一种休闲的方式,还能顺带企业解决点儿问题。但是如果因为我的个人行为而导致别人被劝说加班或者成为不努力的表现,我会选择不来加班。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还有很多更有价值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们这个年龄,就应该周末出去疯跑。我不希望看到公司的年轻人把生命都花在加班上,那样也会过分消耗他们的精力,使我们的远劲儿不足。就好比是长跑,我们排在第三的位置,第一第二都很有自己的节奏,而我们却为了追赶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节奏,这样,只能拼命往前抢,结果是一时勉强跟得上,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调节过来,会累得气喘吁吁,最终冲刺的时候,也再没有精力拼搏了。与德国企业竞争一定是一个耐力跑,德国人做事方式一定是制定好策略而坚持走下去,且他们的创新与严谨会使得他们更容易保持成长节奏。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忘记了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跑。我们的优势是前边有一些真正的巨头在领跑,使我们不至迷失方向,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也很庆幸,这个长跑当中我们也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剩下的就是如何调整自己策略的问题。
有些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是心里话,只有把企业当成自己家才会说出这些。如果这里的氛围不允许说这些,请自动忽视本篇文章中的“敏感”话语。
(尊重原创,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