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由逃避的内心而生,又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从不认为打骂教育是有效的,却还是没有控制住,作为大人要学习克制情绪,找到更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着那么淘的熊孩子,要怎么管教,有时没有怎么管教就动手了,是不是总会遇到这种问题。
今天,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我打了孩子,之后是长长的悔恨和自责。有时候因为焦虑,孩子的不懂事会引来更多焦虑,动手之后焦虑更加深了,无法缓解。
从小我生活的家庭环境是,父亲要求严格,母亲放任自流,当然也会遇上拳脚相加,开始大哭,后来是还有脸哭的骂声,最后是沉默。再小时候就是爸爸妈妈吵架砸锅碗的记忆,一个人站这看他们打架,已经忘记当时的情绪应该是害怕吧。
自从结婚怀孕生孩子,母亲进入更年期,情绪不稳定。老公上班在外地,怀孕就待在娘家,妈妈时常抱怨,老公也时常抱怨,无助。孩子出生和孩子赖在娘家,妈妈怎么说就是不去婆婆家。可是我心里有苦谁都不能说,说出来,妈妈会说路自己选的怪谁,老公会说别来烦我,我只是不想活的像个笑话。
其实,路是自己选的,隐忍伴随我很多年,自己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也就造就我一直坚强走下去。
动手打自己最亲的人,有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自己生气,而是恐惧,害怕他们受伤害也害怕自己无法控制。
第一次打了当时最亲的男朋友,他让女孩子在北国的冬天等了足足1小时,来的时候说自己在梳洗打扮。焦虑烦躁的我出手打了他一耳光当着街上那么多人的面,根本无法控制。打完之后,男朋友跑掉了,不过后来和好了,最后还是分手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我有多么生气,也不是我任性,而是我害怕他不是我要找的人,我无法承认我选错了人。既然心甘情愿的等了又何必为难于人呢,如果当时看透,也不会耿耿于怀怀那么久。
吾欲自省,打人的人,其实是存在恐惧心的人,心灵弱小的人,表现出的强大。动手打人的焦躁情绪需要学会管理,因为这种行为必然会使自己更焦躁,让爱的人心怀芥蒂。每次无法控制动手打孩子,打完之后看到孩子还是那么天真有爱的看着我,我惭愧不已。
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