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炖萝卜,首先切几片咸肉翻炒,放萝卜混炒加水闷数分钟,等煮饭时再蒸,出锅时,萝卜透烂混着肉香扑鼻。这是先生家乡这边常用的烧菜方法,青菜、豇豆、萝卜等等先在锅里炒再蒸,最后挖一勺猪油放进去,省时省事且不伤牙齿好消化。据传是以前父辈农事繁忙,家里的巧妇想出了这个方法,等锅(大土灶锅)里的米烧成了饭,蒸在锅里的菜既熟了又不凉,甚至连盖锅的木盖上都能放几个碗搭着热气。
我是远嫁过来的,刚来这边,极为不习惯这样方式烧出的菜肴,糊烂糊烂的,最主要的是那一勺猪油,我觉得既生又冷,敬而远之。一天不吃可以,两天不吃也行,日子长了,自己花心思作小炒烦累不说,望着先生偶尔回父母家吃饭那个香的样子,我最终放弃并被同化了,尽管这是婚后六七年的事了。
话虽如此,前年回娘家,去市里玩的时候,望着满大街的乡里湘菜,听着不绝于耳的乡音,身体的血液在燃烧。哪怕走进小巷里的小菜馆,眼睛都不知道往哪使,每一碗都让人垂涎欲滴,点了这个又惦记那个,最终嘴巴被辣成了香肠嘴,哆嗦着直呼“好吃”。原本离开家乡多年,吃辣椒的本事已退化成零甚至为负。但记忆里的那个味道一旦被唤醒,欲罢不能。
宋之问有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们在一个地方出生、长大,吃穿住用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周边的人事物也基本在一个步调,所有的这一切形成一个独特的人文气氛,让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带着这个地方的味道,哪怕远走他乡,依然如影随行。所以,在外的游子特别是离家多年的,一旦重新闻到这个味道,可想而知,有多么情怯:我是不是还有这个味道?家里的人事物都怎么样了?故乡可还记得我?
所以,为什么我明明吃着咸肉炖白萝卜,嘴里依然是家乡白萝卜丝炒肉的味道呀!家乡,家乡的味道,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在,也会记得,经久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