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出自《渡汉江》,其中那句“近乡情更怯”广为流传,至今常被人们吟诵。不过,今天我们不谈诗歌,来说一说这首诗的作者宋之问。宋之问生于初唐时期,是与初唐四杰齐名的大诗人。宋大诗人一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除《渡汉江》外,还有《灵隐寺》、《江亭晚望》等,其文学才能非常出众,但是其品行却难以恭维。在大唐的众多诗人中,若论品行不端者,无人能出宋之问其右。
(一)
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励志好学,多才多艺,不但文辞出众,书法卓绝,而且力大过人。宋之问兄弟三人分别得父亲一项长处,宋之问就承袭了父亲的文辞天赋。武则天好诗文,因此才学出众的宋之问深得武皇赏识,曾被入召文学馆,并担任学士。
武则天登基后,游兴大发,曾游洛阳龙门,并在龙门举办诗会。诗会由上官婉儿主持,规定群臣现场作诗,谁作的诗最好,将得锦袍一件。群臣无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为讨得龙颜一悦,求得锦袍。
当时的左史东方虬文才敏捷,率先成诗,呈于圣上后,圣上连连称赞,即刻御赐锦袍。正当此时,宋之问作诗毕,将诗奉上后,“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则天欣喜不已,就把刚刚赐予东方虬的锦袍夺下又赐予宋之问。宋之问也凭“赋诗夺锦袍”一事,扬名朝堂。只是之后发生在他身上的系列事情就没有那么光彩了。
(二)
武则天执政后,宋之问写了很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作,用此博取武则天开心。但他还不满足于此,更想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宠儿,以达到谋求权力的目的。武则天成为皇帝后,专门供养一些年轻英俊的男子作为男宠,其中以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最为有名。张氏两兄弟倚仗皇帝宠爱,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令朝中很多重臣都惴惴不安。就连武三思等武氏一族都得巴结他们。
宋之问做梦都想成为像张氏兄弟那样的男宠,为了讨好张氏兄弟,他极力行谄媚之事,唯张氏兄弟马首是瞻,甚至还为他们倒过夜壶,为达目的可谓是不顾文人自尊,掉尽了节操。
宋之问身材魁梧,加之口才了得,又写的出好诗,确实有机会成为皇帝的枕边人,只不过他有一生理问题让人难以忍受。
据说,宋之问曾毛遂自荐,为武则天递过艳诗,武则天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武则天对身边人说:“宋之问的确不错,是个难遇之才。只可惜他口臭熏人,朕无法忍受。”就这样,宋之问为求圣宠,扫尽自尊,最终却白费心机。
(三)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太子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参军。因难以忍受岭南荒地的生活,他便偷偷潜回东都洛阳,藏在好友张仲之的家中。张仲之好心收留宋之问,并答应帮他保守逃回洛阳的秘密。
当时武党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张仲之等朝臣对此愤恨不已,决心对其斩草除根。一天夜里,张仲之等人正与人密谋如何铲除武三思等残余势力,此事正好被宋之问听见。他立刻派侄子向武三思告发张仲之,结果张仲之及其家人统统被杀。而宋之问因对武三思有功,非但没被追究私自逃回洛阳一事,反而回朝升官。宋之问这一卖友求荣的不义行为实在为人不齿。
宋大诗人不仅为权力趋炎附势,卖友求荣,还为夺亲人之诗,不惜杀害亲人。当年,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作了一首《代悲白头翁》,然后拿着诗去请舅舅指点。宋之问觉此诗不错,尤其对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大加赞赏,便对刘希夷开口,想将诗占为己有,却被外甥婉言拒绝。宋之问杀心顿起,便在晚上和家仆一起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此事也被称为“因诗杀人”。宋之问作为文人却杀亲夺诗,其人品低劣程度至极。
武氏集团倒台后,宋之问开始投奔太平公主,对其百般逢迎。后来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炙手可热,宋之问又转投安乐公主。此举惹怒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向中宗进言。宋之问被贬为越州刺史,后又被流放钦州,于公元712年被赐死,结束了低贱的一生。
文章均为原创,喜欢欢迎分享和关注
转载请联系,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