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放假,需要出门坐车感受。听说早六点的车都有二十多个站着的人,更不要提其他时间点了。
丁香鱼罐头一般的拥挤,这差不多要九十年代不限乘的时候。
乘车码打不开了,估计终端拥挤的缘故。
投人民币的做法古朴而简单,流量与否不影响。
中国人的朝拜是春运,应该是每一个放假的日子都是朝拜日。
大包小包的学生是主流,昏睡的累和玩手机的溜都很有学生态。
每一个超过35岁的老人,都应该拜年轻人为师,对他们,中老年人不敢有丝毫不尊重。
车上不断响起老年人问“家在哪里”的问话,事实证明,一两句以后,就是长时间的沉寂,不想说话,大概是一切年轻人的共性。自从有了手机,社交便没有那么必要。虽然,我们更需要阳光下的真实,但是,年轻人似乎更享受浏览网络和沉溺自我的欢悦。
但是,老年人还是健谈的,尽管距离较远,也可以引起共鸣,于是,从声音开始寒暄,很快就话很投机的聊起来,从婆媳关系到夫妻关系的相处,那个口才不错的老太金句频出,感觉是抖音快手上的脱口秀重现。
偶尔有人附和一句,也很少,更多的是两个老者一来一去的,或阐述道理,或彼此恭维,很明显,那个老太是主角,她主要大嗓门的说自己经验,另一个老者则主要负责倾听和赞许,不断弦的聊天就这样热火朝天的持续着。
车厢里还有孩子的哭声,妈妈带着小儿子在前边,后面奶奶带着大孙女在后边,遥相呼应因为站着的人太多而被阻隔,所以,女儿不断的哭叫着去找妈妈,先是喊,后是哭,如此让半个车厢里的人都关注起来,大家哄她,想办法抱过她去,但她哭着不让抱,非要自己走过去…
先前大嗓门说话的带太阳帽的女性早就停止了,就连侃侃而谈的金句大妈也停下来了,一起期待着女孩和妈妈弟弟的相聚。大家极力让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女孩终于走到了妈妈身边,胜利大回合后,手机外放声音的动画片就持续的演起来……
一直习惯于车上的安静,忽然陷入这样的嘈杂之中,头脑忽然疼起来,全程站立的疲劳,心也急躁起来……
在这样的时间点出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挤,乱,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