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刷《甄嬛传》,很想从浣碧这个角度聊聊她的人生。
其实以前看剧的时候,很不喜欢浣碧,总觉得她为什么要和她姐姐抢果那王,到最后也不帮她姐姐说话,反而向果那王说起她的不好。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想法都是因为把自己代入了女主的角色。若浣碧是女主呢?若从浣碧的角度看呢?
浣碧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
她是私生子,但一直在甄家生活,要是观众仔细想想,可能会觉得甄母大度。但我认为,这其中,甄父必定是花了一番心思争取的,甄母才不得不留她在府中,与自己的女儿一起长大。说”,乃是洗衣,我不相信大家闺秀会起这样一个名字,连皇上赐安陵容名号,都能从“俪“字想到“伉俪情深”,以为不适。可见古人起名都是颇为计较的,讲究来历与渊源,以求其美意,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浣碧的地位了。
再者,在剧的前半段,你根本不会想到浣碧和自家小姐是亲姐妹,而浣碧也并未表现出任何不甘心,一看就是长期做丫头的。而甄嬛,似乎也并没有对浣碧有多好,她反而和流朱更像是姐妹,与她颇为亲近,很多时候都让浣碧出去伺候,与旁人说话。
有一次甄母来宫中看望熹妃(此时应还不是,或是菀嫔),甄母一见到浣碧便夸赞她漂亮得要认不出来了,而浣碧出去后使对菀嫔说一个丫头穿得太过艳丽不好。甄母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留浣碧不是真心,既不是真心又无可奈何,不如让她一生都比不上自己的女儿,也让甄远道记着,私生子反而得不到常人想要的一切。
同样是甄府的女儿,甄嬛与玉饶就可以满腹诗书,得到皇上与王爷的垂怜,就连流朱也懂一两句,浣碧却什么也不懂,在果那王对着风筝说出这风筝的处境正像嬛儿在宫中的处境时,浣碧只会高兴地说一句:“原来王爷喜欢看风筝。”果郡王喜欢甄嬛这样独特的女人,他需要知音,而浣碧注定得不到王爷的心。她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二人吟诗作对,乞求长姐教她认字作诗,渴望能明白这种快乐。
玉饶在喜欢上慎贝勒时对跟出来的洗碧说:“你去姐姐身边伺候吧!”浣碧就走了,在她每次从屋外闯进来时也是直接跟在甄嬛身边,从未正眼看过浣碧一眼,只有浣碧当了侧福晋与甄嬛同在一屋时,她喊了句正名姐姐。
浣碧并没有做错什么,明明是她先喜欢果郡王的呀,在凌云峰的时候,得知果郡王与甄嬛彼此喜欢,她心甘情愿地退出,只希望他们美满幸福。甄嬛说自己一直想着给浣碧找个好归宿,可是她真的找了吗?在深宫大院里,一个丫鬟能有什么好归宿?嫁给侍卫?嫁给随从?在入住凌云峰的时候果那王说要让她嫁给阿晋,却伤了浣碧的心,她此时应该也才明白,自己配不上。
就算因为种种,浣碧当了侧福晋,又能怎么样?王爷死了,哪怕她活着,果郡王府也好不到哪儿去,她脑袋又不灵光,就直接把采蘋送官里去,最终惹下非议,就算王爷不死,她又斗得过谁?再说,府里另还有一位出身高贵的侧福晋呢,她又怎么比得上人家? 会不会还是受欺负呢?
她一出生注定悲惨。或许甄母的用意就在于,她一辈上都抓不住喜欢的人的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