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约朋友今天来工作室拍相片,一进门精致的妆容下弥漫着烟火气,我隐约的知道她的风格,烈焰红唇、灿若烟火。然而我这里的粗布麻衣怕是不合适的。
她向往文艺清新的生活,却在换衣服的时候,拿出一件时装感的短裙站在镜子前比了比对我们说,这件文艺么?在场的人扑哧的笑了,头摇的像一只只拨浪鼓。
或许是我对于文艺的定义太过自我,到底是怎样文青本身可能也没有想过?大概是知道没有必要去定义去标榜,但灯红酒绿的必然不是了。
然而文艺不只是啤酒吉他哈雷车,咖啡旅行照相机,但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文艺,大概能从照片上就能分辨,一次我上传了一张与一个饱读诗书朋友的照片,有人便问我,她是否是个文艺青年?我吃了一惊后来又仔细端详,灵动的眸子闪着有智慧的光泽,淡淡的透出韵味,书生气十足。
朋友说,文艺青年的本质是骨子里拥有不妥协的气质,轻者孤傲性格怪癖,自命不凡。重者爱折腾、能作事。民国四大才女,除了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校园皇后”陆小曼、周璇和阮玲玉都曾是叱咤风云稍纵即逝,甚至还有像萧红这样年轻的女子,这一生亦是红颜薄命。
于是从小读到文艺青年的文字,便有人站出来语重心长的说,做点什么不好,偏要去做文艺,自讨苦吃。
文艺青年果然一直是不被看中的,从古至今出了名的还好,更多的都是默默无闻。他们中有些已经变了模样,本来是飞在空中转眼成了贴地飞行的人,被人在前面的称谓加上大写加粗的“伪”字。
几月前,网络上还有一篇文章专门写给文艺青年如何混职场的热帖,上面说文艺青年普遍简单、偏执、低情商,所以刚入职场就被干练通达的老油条们分分钟PK下去也是常事,文艺青年被贴上了无脑、犯二的标签。
后来想想,自己也未必是个纯粹的文艺青年。所谓文艺青年其实就是中国读书人自我形象的包装,朋友走在街上被人说成文艺青年,若是从前心里是有一丝骄傲的,但现在第一反应他不是在笑我?
鲁迅先生曾说,改造人的精神要靠文艺。改造国民性从而救中国,读书人入世要依附于权贵,也需要温饱度日,“文艺青年”的作用和意义不如从前那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