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水满而溢,不是自己主动去倒,更不要说什么“挤牙膏”式的写作。
如果不能一气呵成,我情愿不写。
爱情里有一种说法,叫做“强扭的瓜不甜”,意思是说我们费心劳神得到的东西只是证明我们也许不配,而吭哧瘪肚造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劣等品,因为只有能力不够的人才会显现出“用功”的姿态,这也是传说中的“优秀的学生不努力,而努力的学生往往不优秀”。
优秀的东西都是飘逸自然,得道天成的,不会特别难,不会有做作的痕迹。
我不相信狠写,猛写的日更是一种努力,在我这里也谈不上什么智慧。
我们很多人是从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当中走出来的,作文无数,笔下千言,但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写作还是蒙逼,我相信,中国98%的学生会有同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跟写过多少字没有直接关系,与其劳力伤神地为写而写,在那里搜肠刮肚地凑字数,反倒不如想想,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不管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比如日更,如果背离了出发点,我们就会走向错误。
日更也就是写作,它的的出发点是什么?毫无疑问——提升写作能力,那么我要问,什么是写作的核心竞争力呢?——思考!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日更与思考到底有多大关系。
为什么高中写了那么多作文,最终却依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因为上学时代的作文都是为了任务而写,出发点不是思考!显然,写作与思考没有直接联系,而强迫日更极有可能沦为精疲力竭的应付,而日更的誓言,已经演变成了曾经的考场压力,老师带来的压力。
写作是因为我思考了,我脑子里有东西了,我需要把它倒出来,于是,这才拿起了笔,而不是大脑空空,什么东西都没有,却手里紧紧握住笔,绞尽脑汁地去想,去写,如果这也算作是一种思考的话,无疑是最低效的,思考也需要土壤,而阅读对你来讲可能才是最肥沃的,也是最理智的。
我觉得,那些为了日更而更的人,全然倒退到了初中高中时代,重新背起了书包,再次接受作文考试的虐待,一种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残酷虐待。
我相信,最好的写作是我有话要说,而不是我要说话,如果我不能一气呵成,我是不会写的,在我看来,强迫日更有害无益,它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现实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