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死去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死去

作者: 赫连云青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8:07 被阅读0次

    赫连云青  作品

    索甲仁波切

    关于题目,想了好多个,但都感觉没有说到痛处,就如同那刮骨疗毒、醍醐灌顶,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还是引用了这个很有争议,但仔细回味起来起来,却又觉得没有比这再合适的题目了。

    国人有个传统,就是谈“死”色变,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就怕说到死,或者有很多的忌讳,人生也有很多的“坎儿”,比如: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明明69岁了,别人问到岁数时候,就要说70整,有些岁数不大的人,要是把“死”挂在嘴边儿,那就是大大不吉利了。

    生死本事寻常事,谁也没有能够跳过这个循环,无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似乎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用争先恐后,早晚都能坐上这般西去的列车。

    每天都打开网络,都会看到数不清的关于“死”的报道,说实话,多数与自己无关,也没有那么关注与悲伤吧,头条上,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写自己的亲人因为不治之症,或者意外去世后,自己是如何的伤悲,甚至许久都无法走出悲痛的心境。

    真的理解,因为当对我最好的祖母去世时候,我哭的眼泪基本枯竭,只剩下微弱的干嚎,约有2-3年都没有走出痛苦的情境,每每想到她活着时候对我的点滴关爱,和自己气她的时候,更是后悔不已,总是有那么多的“如果——”,自己,明明知道,根本没有如果!

    一个信封藏传佛教的朋友,送给我一本书《西藏生死书》,起初没有怎么当回事,一直放在书架,一直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后来就把《生死书》作为枕边书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对于 生死,活佛们是怎么样的态度,嘻嘻。

    说实话,这类书是比较枯燥的,或者没有什么让你流连忘返的东西,但很多的思想与哲理类的书籍,基本都是如此吧,毕竟不是看小人书那个年龄了,所以还是坚持读。

    《生死书》里面讲到一个小故事,道理简单,但含义深刻,这一般都是禅家的功夫,用简单的道理,说明深刻的意思。

    一个妇人的儿子病逝了,她伤心欲绝,求佛陀让她的儿子复活。佛陀说:“你到城里去,问一户没有亲人过世的人家要一粒芥菜子给我。”妇人很高兴地去了,但沮丧地回来。佛陀问她:“你带回芥菜子了吗?”妇人说:“我问了很多家,可是每户人家都有亲人过世了。”

    不知道是不是又这样的妇人,但是却很熟悉“迅哥”比下的祥林嫂,对于自己孩子“阿毛”的切心之痛,人终归要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谁也不能违背与幸免,这就是现实。

    既然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无论谁也逃不过,那每个人必须去接受它,面对它,研究它,如何才能很好地去过好每一天,如何面对你的父母与孩子,亲戚与朋友们,人们常说,不留遗憾,这怎么可能呢,人总会有遗憾的,只希望尽量少留遗患吧。

    让他们在这世间,尽量的高兴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吧,能替他们做的事情,尽量去做,除此无他。

    《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与哲人之一。这本书教会我们三件事:死亡不知何时会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从“死亡”这面镜子里看见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死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nb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