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朋友出去聚聚,最先的消遣方式就是看看有没新上映、好看的电影。当我看到港片《暗杀风暴》时,不禁燃起了观看冲动。
通常国外大片会更能引起我的兴趣,港片一般上映的枪杀类的比较多,我从未想去看,可点开这部的介绍后,我立马改变了主意,因为它是改编自周浩晖的小说,电视剧版我每集都没落下过,这次港拍电影版,不看就可惜了。
周浩晖的小说是叫《死亡通知单》,电视剧是叫《暗黑者》,拍了好几部,我都细细看了,无论从悬疑度和演员们有趣且无枯燥的表演,都很吸引人继续看下去。虽然《暗黑者》拍了好几部,但结果总觉得还是没有完。
看了影片介绍,里面云集了众多港派老戏骨演绎,加上是改编自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我想看了它之后,一定会是今年最受欢迎的港片,豆瓣分数绝对不会低。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我观影结束后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
1、剧情拉垮,逻辑感不足,整体达成闭环,但内里内容非常空洞。
因为我是看过原著的,且电视剧剧情记忆犹新,这部电影改编的内容完全是《暗黑者》第一部的内容。
虽然说电影时间有限,不能像电视剧般一案接一案的慢慢呈现,但真的没有达到浓缩就是精华。
第一部的案件也蛮多的,细枝末节也很多,若从一个或者两三个案件去拍摄,可能效果更好一些,甚至多花点时间打磨出几部来,也会感觉不同。
100分钟的影片,呈现给你的感觉就是,科技很发达,记者警察都很高效率,主角多年前未婚妻和好友同时被炸死就锁住了他的智商,多年后,一个认识的警官被杀,主角才算清醒,回扣到当年未婚妻死的那件案子上,轻松回忆当年细节和手表快慢问题,抓住重点,最后轻松抓凶手破案。
可以说我没有发觉主角的个人推理能力和刑侦能力,张智霖演的罗飞肢体行动力倒是很强、还能打,推理显示仅在片头那几分钟。作为男二的韩灏则毫无什么能力感可言,除了他误杀同事那件事显出了狠劲,其余时候出现在记者招待会比调查案件的次数还多。
片中我觉得最能力担当的就是警局的那名IT高手了,其他主角走访、追寻等等,感觉都没有他有用,不用太多吩咐就能解决很多难题,甚至都是靠着他,案件才能往下一步进行。
整个专案组略显松散,组长韩灏除了记者招待会就是阴阳怪气出现场或讽刺罗飞。团队合作中除了曾日华、梁音、罗飞和韩灏外,其他人就都成了摆设。在跟进案件中,也是只出现他们几人。
虽然主角罗飞最后来了点小反转的推理,知道古天乐饰演的是DARKER,还推理出他的整容帮凶,但一切都弥补不了前面内容的空洞感。
此片还有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两点:
1)古天乐饰演的反派没有和原著中一样,收养一个孩子进行培养,反而找了个当年同龄的混混训练。被发现的时候是可以以假乱真,但日常侦查和行使杀人计划,那就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像电影开始,罗飞就和darker开始了段天台奔追秀,很明显,那个逃掉的人的身形就很年轻。当然,这可能源于我终于原著的观感,但这样的改动若是为了增加古天乐的戏份,那大可不必这么安排。
2)也是全片改编后最大的、难以让人接受的点,那就是罗飞最后与darker对峙的推理。所有收到死亡通知单的人都和房地产商开发的一块地有关,罗飞推理说darker背后还有老板在操控,很可能是名开发商!darker也没否认!
这真的是炸裂式的改编了!把darker惩治罪恶的初始目标全部颠覆,令他成为了为地产商排除阻碍的杀手!
对于这一点,实在是该夸编剧改编得脑洞大开,还是该批原著作者人物设定太烂,以致于要被这样改动?
可能很多港粉都能接受,但我是承受不了的,因为原著就主角人设,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很吸引人继续看下去的原动力,改动了这块,真的是没法认同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