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我背了20000+的英语单词,在背单词期间看了5本英文原著,加上兼职高中英语家教,担任过培训机构高中英语老师的经历后,慢慢地对语言有了感觉,自己对教师一职也更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现在的老师给学生讲答题技巧那是滔滔不绝,没方法,在大环境都在卷的情况下,成绩就是量化的标准,把试卷上的题作为操作对象,那答题技巧就是应对策略。但真正的教育其实更应该是传授技巧背后的东西或叫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写出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用这一心法,我用时大概4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顺利通过了日语N2等级考试,接下来如果还有精力,希望继续用这个心法尝试一下德语,法语和西语。
如果你看过《射雕英雄传》,应该对主角郭靖前期的学武不陌生。郭靖首先由五位老师手把手传授武艺,十几年不得要领,可就是全真教马钰道长几天的晚上在山顶传授他的内功心法,从此郭靖开始突飞猛进,就像竹子的生长那样,一天一个样,几个月后就敢和原配师傅较量了。
他们都说这个徒弟笨啊,蠢蛋一个,不开窍,郭靖真的笨吗?我看是老师不懂教吧。其实老师更应该像马钰道长那样,先告诉他这个东西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本质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是怎么组合起来的。任何知识被造出来之时,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它们都曾经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而被提出来了。它们都有被酝酿的土壤,就像任何数学符号都曾是简化某个复杂公式才被造出来一样。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所以,老师不是教降龙十八掌的,也不是教九阴白骨爪的,更不是教那种天才疯癫人搞出的什么左右互搏空明拳的,而更应该教学生的是像“九阴真经”这种内功心法。有了这些东西,不论是掌,拳,还是爪都能见招拆招,最终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只要老师把这些东西传授给了学生,他就像一棵种子,有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适宜的温度,他自然而然就能抽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即使是悬崖峭壁,他也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用一个词来更专业地表述一下上面说的内功心法,其实就是哲学上常看到的一个专有名词——认识论。
认识论之学习语言
很多人说学习一门语言不能速成,要长期积累,但我要说,错,学习一门语言大概只需要6个月的训练就能成形,或者说可以入门。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标准:
- 英语:高中英语或大学英语过四级。
- 日语:N2
入门的意思是说你已经不需要老师的指导了,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3000个单词和全部的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表达。因为语言没有尽头,当你入门后,也就是说你可以接下来独自去习得这门语言的中高级部分了。
如果你足够细心,聪明的你一定注意到了我上面这段话用词的微妙,是的,前面用的是“学习”,后面用的是“习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学习”这一阶段,即入门阶段。
“学习”一词,潜在的意思是我们把语言当成了某个技能,就像练车,弹吉他,学游泳,打乒乓球等等类似的能实实在在触摸到的技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开头反对以拉长战线式、精工出细活式地学习一门语言,而更应该是高效速成式、趁热打铁式、观其大略到提纲挈领式地学习,“习得”才是一个人长期的过程,它只需要人有意识的、但又不感觉累地积累就行了。
任何你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断拆解,会发现它其实是由很多简单的步骤组成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初步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为啥要分为两阶段,这其实符合哲学里说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对一门新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一阶段是要告诉你知道一门语言都由什么部分组成的,而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你才能对这门语言有一个质的认识,只有把握住了这门语言的本质,你就能游刃有余,灵活运用了。
通过前3个月的学习,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感性材料,需要把这些感性材料组织起来,当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这时你也就必须也必然地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而且,这也符合人成长的规律,分阶段也正是避免了战线拉的太长,过度消磨兴趣,透支毅力,如果这些原初动力消耗完后,你挣扎不了多久也就到放弃的时候了。
学习一门语言同样也可以分为这两个阶段,前3个月重心在词汇和语法,后3个月重心则在表达和听力。具体拿日语N2级来举例,如果你想在6个月内过N2,根据上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前3个月的目标就是快速过一遍下面接下来说的语言三大部分,后3个月进行消化前3个月学到的东西。前3个月你必须能多快就多快地把教材看完,例如《新标日》初中级上下4册或《新编日语教程》1到4。后3个月则是重新再来一遍,进行词汇之间的归纳,语法之间的辨析,表达之间的总结和吸收。
可能很多人会想,我的单词还没背完啊,语法还不扎实啊,然后就一直徘徊在第一本书上,我想说,完全不用担心,这本身就是一个感性认识阶段,你现在担心的问题在理性认识阶段将会被彻底解决 。
认识论之输入输出
那什么是输入输出呢?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语言通过听、说、读、写4个维度来整体把握。仔细看这4个维度,我们会发现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其中输入中的读对应着输出中的写,输入中的听对应着输出中的说。就像水渠中通了两根管道,分别有入口和出口,两管道入口分别是听和读,出口分别是说和写。
我们学习阶段恰好就可以从听和读来入手,重点关注这两项,当我们这两项练的足够多后,自然而然我们就会说和写了。
上面我们大致说了一下对一门语言高屋建瓴式的认识,下面我们就重点深入分析一门语言,进而提出如何进行操作的方法。
一门语言由三大部分组成:词汇,语法,表达。
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语法因为单词而具有了功能,词汇因为语法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前两者的各种组合形成了表达。语法和单词处于同一层次,谁都离不开谁,双方离开谁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矛盾的同一性,双方同生同灭,互为因果。
注意这里说的语法是这个语言的规则,而不是这个语言的表达,表达是凌驾在两者之上的存在。在语法与表达的关系中,语法更像是一个类,在程序语言中等同于抽象类这个概念,表达则可以等同于类实例化出的一个个对象。比如动物类,一条狗对象,一只猫对象。
词汇,语法,表达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人。语法就像一个人的骨骼,人因为有了骨骼才能站立,每个骨骼功能各不相同,也各有名字,例如头颅,四肢等。在语法中就是主语,谓语,宾语等概念。词汇就像是附在骨头上的肌肉。有了骨骼和肌肉这两部分,已经有了人的形状,但这还只是一个死人,他还没有生命,需要给他注入灵魂。而让一句话有灵魂的是“声调”。声调不是单词的发音,而是一句话从口中说出来,或是我们看文章时,句子在脑子中想起的声音。当这个声音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时,这句话变成了表达,也就具备了意思,有了灵魂,传达出了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