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哈斯校长:美国人没有集体意识,因为他们上学时就这样

哈斯校长:美国人没有集体意识,因为他们上学时就这样

作者: 哈斯校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5-08 20:18 被阅读0次

    哈斯校长之前向大家介绍过美国高中的个性化课表,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个性化课表对美国高中生的影响。正是因为个性化课表选修什么课主要与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关,少有年龄和年级的限制,即大部分课程都对全校学生开放,这就注定了美国高中里“班级”的概念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同班同学只是指在一起上过某节课,而没有感情深厚,互相了解等潜在含义。高中四年学生不停的换教室,换座位,换同学,认识的倒不少,了解的没几个,到毕业典礼那天才发现,原来有些熟面孔跟自己是同一个年级的,当然大家一起升入高中,再一起毕业,这个“年级”的概念到与中国的学校相同。

    在中国的学校里,“班级”是最基层组织,几十个学生,一个班主任,很容易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对渴求同年龄人认同,懵懂于自己位置的高中生来说,学生间朝夕相处,互相交流并分享成长中的各种心得体会,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育,中学同学往往成为一生的朋友。在中国的高中校园里,不难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同进同出,嬉笑打闹,亲密无间。

    从交流角度看,中国学校的班级有利于同学间的友情往纵深发展,而美国高中是在鼓励学生的交往向广度发展。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有限,各自面对的学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碰到问题往往自己想办法解决,很少咨询同龄人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另外提到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时候,美国高中生往往立即联想到自己就读的学校,因为他们没有小集体,只有大集体,没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运动会或合唱比赛,学生的各种课外组织均向全校学生开放,以校队形式出现,出外参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体育比赛时,每个学校的吉祥物还要出来蹦蹦跳跳,绕场一周。

    在这样的大集体里,习惯了小团体同进退的中国小留学生,一开始很难找到归属感,找到同辈间的心理依靠,很容易迷失自己,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融入如此陌生的环境。但对社交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倒是好处多多,加之美国中小学尤其是能接收外国学生的,移民集中的州县私立、公立学校,多文化,多种族,多民族的氛围,无形中奠定了学生最基本的国际化视野。

    从小就受这种特立独行,小小联合国文化的熏陶,美国人大多见面熟,跟谁都能聊上两句,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外向的美国学生和你认识没几天,见面时就会成兄道弟又击掌又拥抱,似乎非常亲密。相比起来,中国人显得缄言慎行,不太愿意主动与陌生人套近乎,和人打交道的本事相形见绌。

    家长在为孩子选校时,除关注学校对学生设立的学业标准与要求,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外,为了顺应个性化课表下的教育特色和要求,必须逐步指导培养学生的规划和统筹能力,而就这一点而言,家长与学校辅导员的角色愈发显得重要。

    辅导员一角,对中国的中小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而即便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家长角色,美国人当的也与中国人不太一样,哈斯校长会在今后的文章向大家介绍这二者的特点。

    我是哈斯校长,如果大家有关于美国高中教育的问题,欢迎大家给我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斯校长:美国人没有集体意识,因为他们上学时就这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ow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