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羡妒-嫉妒"

作者: 秦晋方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0:47 被阅读84次

        总听到大家相互调侃的话,叫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恨”这一固定短语最早出现在北京女作家赵赵的小说《动什么,别动感情》里,2009年第一次被媒体广泛应用。今日读到心理观点羡慕·羡妒·嫉妒,总感觉有些雷同,所以写出来,以便好好分辨和应用。

        羡慕和嫉妒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词汇,而羡妒“是在羡慕(admire)和嫉妒(jealousy)这两极之间有过渡。中间形式英文里叫做envy,故译为羡妒。用比喻来说,羡慕是甜的,羡妒带酸味儿,而嫉妒是苦的。这三种情感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意义,首先需要分辨一下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们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感情反应看做是情绪,如:愤怒、恐惧、狂喜等;而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看做情感,比如自尊心、责任感、热情等。撇开具体的情景来谈情绪反应估计不是我们的初衷,而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摘自普通心理学)。情绪是一种状态,情感是一种过程,情感要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情绪,情感也无法表达了。

        “羡慕者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并不自卑,在羡慕之中他体验到了分享或精神上的提升,这激发他向别人学习或进行建设性的代偿。”羡慕一个人,但不嫉妒,可能更多的来自于一种美感,一种向上的力量!比如我羡慕刘德华,有一副“不老的歌喉”,但我不会因此感到自卑,也不会影响我好好工作。“羡妒者多少有些自卑感,他觉察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沮丧,他有强烈的竞争心且有相应的实际行动,在挫折或失败时当然难免抱怨或发怒,甚至指向幸运者。”虽然自卑,在挫折和失败时也难免有抱怨和发怒,感觉有些“不见黄河心不死”的一种 “执着”,仍能看到其实际行动。不自信,追求完美是我一向的方式,这些年一直在不停的折腾!“ 嫉妒者的竞争心不明显甚至没有,自卑强烈却极力压抑着,因而照例并不自觉,他对人猜疑和不信任,尤其是在他看来比他幸运的人,他内心紧张,几乎随时可爆发出仇恨、报复和破坏行为。”处于嫉妒情感的人,因强压着自卑,像个时刻要爆发的“小火球”,由于嫉妒心,也可以看到其行动,但似乎自我攻击的成分要多,是一种“增多减少”的原理,攻击、破坏、报复的行为越多,自己的愤怒不满的情绪越多,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

        看来以上三种情况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竞争现象,细数自己的情感,也会在不同时刻,会对不同人和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情绪或者情感,既然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以上的几种情感的体验,那么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心理学家克莱因对“嫉羡和感恩”有过这样的解释:嫉羡是生物最初就有的,它是一股破坏性的力量,通过口腔施虐和肛门施虐表现出来;而感恩是爱的衍生物,它是好的客体关系的基础。嫉羡是每一个人的原初体验,婴儿从一出生就会有,对妈妈“乳房的理想化”破灭后,婴儿感觉会被迫害,所以要破坏那个迫害他的东西,这是在无意识幻想的层面。好的东西既然我无法拥有,我就摧毁这个好东西。这就好像,极端的情人之间,我这么需要你,只有你爱我,我才有意义,既然你不爱我了,那我就杀了你,恨到极致,也爱到极致!

      觉得心理学越来越有意思了,每个心理观点原来映射了这么多的涵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羡慕-羡妒-嫉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q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