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50469/cf639b10cf31f5f6.png)
中国教育报今天发表了一篇名为《警惕过多“小手拉大手”成为教育负担》的文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有了一些感想,特记录下来。
在小学校园里,何止过多的小手拉大手是负担,很多活动都成为了负担。比如每年的世界水日,让学生要做一个与水有关的主题活动;植树节要搞一个与植树有关的活动,今年不能外出植树,那就在网上搞一个植树活动;学雷锋日要搞一个学雷锋的宣传活动;安全日要做一个与安全相关的活动;清明要搞一个清明祭英烈活动;宪法日要搞一个宪法学习活动;警示教育月活动;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月活动;禁毒日要做禁毒活动宣传;等等。
还有一些不是节日的活动,比如抵制焚烧秸杆的活动;红领巾活动;送温暖活动;家书活动;使用公筷公益活动;爱心传递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好少年评选活动;鼓号队比赛活动;法制进校园活动;禁止商业广告进校园活动;诵读活动;等等。
过多的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些活动,为了如期举行,占用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活动太多,让学习内容反客为主了。活动成了学生一天生活中的主要任务,忽视了所要学习的那些主要内容。
过多的活动,越来越让师生疲于应付。活动都是上面来的任务,老师们不得不组织学生进行。没有自主的意愿,做起来就没有动力,让师生对这些活动由实践变成了应付。
过多的活动,让活动越来越失去了原来的教育意义。本来搞活动是让学生提高对此事的认识,活动太多,人们也就自然认为只有今天才应该是做这件事的时间,而明天又应该做其他事情了。活动的意义也就突显不出来了。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不应是只在每个节日中才应该让学生体会的,应该是放在平时,特别是安全,那应该是天天都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可以有,但是要适可而止。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一旦太多,也会让师生讨厌,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原本应该时刻注意的事情,不是非在某一天,搞一个活动,就可以提高多少教育能力的。
一个活动,从做方案,到实施,再到总结资料,最后到做美篇宣传,需要老师最少要花两整天的时间,学生最少要花半天的时间,这些时间花的值不值?
活动,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希望能去除那些五花八门的活动,还学生一个安静的校园,还老师一个自由的课堂,还教育一个真正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