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再给出答案也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谁碰到了问题?
问题是什么?或者说,
此时此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先来看“谁碰到了问题”,这样问是为了: 确定服务对象,也就是弄清楚解决问题是为了让谁满意。为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些线索。
如果双方(还有其他相关方吗?)无法就问题本身达成一致,就不可能得出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尽管前景不容乐观,一个高效的问题解决者一定会致力于让双方碰个面,即使意见不能统一,也至少要让他们面谈一次。
我们该如何确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天之中诸事不顺,让你不禁抱怨道:“天哪,我是有什么问题吗?!”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甚至几乎天天碰上这种事。他们遇到的困难源于一种差别,也就是事情发展的方式不同于“它们应该遵循的方式”,即在某人眼里事情应该怎样发展。这时你说出“我有什么问题吗”是很自然的,因为问题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差别。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理想的状态是乘坐电梯时只需要等一小会儿,现实的状态则是现在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通过调整理想状态或者改变现实状态来解决电梯问题。
可以通过“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不要把别人的解决方法作为定义问题的方法。
2. 如果你解决问题太过神速,别人根本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问题。
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
某些问题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发现问题存在。
未来的问题解决者需要掌握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让设计者意识到有问题存在。
不要仓促下结论,但也不要抛弃第一印象。然而第一印象已经淡去很久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呢?是每次都得向局外人(咨询顾问或者其他人)求助,来唤醒新鲜感吗?尽管找顾问(比如唐和杰瑞1)没什么问题,但你可以学点别的技巧,不再那么依赖于他们提供的服务。
一方面,要想得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几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帮你的“顾问”。不要找顾问“专家”,他们有可能比你更安于现状。可以试着上街问问路人,看他们对某个设计或某个问题定义怎么看。为了向一个没有参与其中的人解释情况,你自己也不得不换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也就发现了新的不协调之处。
问题该由谁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