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又有种说法叫做“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般是形容人非常亢奋激动,做事充满干劲。
“鸡汤”的存在和鸡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初鸡汤文学的出现,寓意为人的精神补充营养,获得更多的觉悟与干劲,例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优秀是一种习惯”,“人生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随着鸡汤文学在一段时间内的泛滥,许多人渐渐回过味儿来,喝鸡汤时精神爽,喝完之后继续葛优躺。一时的兴奋让大脑躁动,心中喊着口号,雄赳赳气昂昂,做事都不需要任何人帮忙,但是很快发现,这股气力很快就消散了,心中不禁大骂:“鸡汤害人,有何卵用?”
于是,鸡汤的对立者“毒鸡汤”应运而生,毒鸡汤主要是抓住某个人生失意点,以一种自嘲和讽刺的方式表达出来,语气毒辣毫不婉转,主要的效果却和鸡汤的效果一样——人似乎被劈头盖脸骂一骂才会醒悟过来,辛辣的讽刺给大脑某种刺激,人就不得不直面问题,继而奋起努力。但是人的大脑给的反映渐渐的由开始时的激动逐渐转化为麻木,就像抗生素用多了的病人一样,药物不起作用了。
于是,“丧文化”开始逐渐抬头,丧文化圈内的对话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你是个废物”,“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废物”。自嘲调侃的方式带着点娱乐效果,会心一笑之后,对于问题本身就少了几分关注,如此一来,身上的压力似乎少了许多。“丧”的表达恰恰是现代人面对生活的一种自我解压方式,在国内面对高昂的住房费以及结婚生子的经济压力,很多年轻人已经“绝望了”,“丁克”,“注孤生”这些词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正是类似的情感表达越来越多。
不久之前的“佛系青年”突然风靡在一众年轻人群体当中,二十几的人选择过着五六十岁的生活——喝枸杞茶,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捧保温杯,“人生是一杯白开水,平淡却暖心”这样的生活突然成为部分青年追求的状态,所谓大道至简,简单到极致就是美好。很多这样的认识开始在一些小群体中爆发,然后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虽然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但是从“鸡汤文学”到如今“佛系青年”的发展,大同小异的都是默默地演绎对生活的抗争和妥协,当上一代人在鸡汤的灌溉下长大,不再年轻,诉求欲望变得寡淡,新的一代变成佛系青年吵吵嚷嚷地踏进舞台——或许历史是一个循环,问题是相似的,面对问题的人和解决问题的人却都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