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被称作中式衬衣的服饰起源于周代,当时叫做中衣,中单或裹衣,按现在的话讲其实就是居家内衣,外面可搭朝服、典礼服饰等上班、仪式必备。而延留下来至目前的较经典搭配即为衬衣加汉服,尤其是后者的选裁廓形,人穿上身后感觉舒适、合体且大气,既显身形,也合肃静的内外气质。它们顺应了这个时代对于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并仍然适宜一些宴会、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重要场合,被中外人士都接纳喜爱。
(部分图片:凤凰网)
而真正所谓的衬衣——这种大家已经熟悉、已用来代指正式场合搭配西装的款型,它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被认为是男性身份的象征,尤其是当时前襟处的褶裥处理,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已成为时尚礼服的经典款型。
(图片:君子门)而当时生产衬衣的材质也多以亚麻、棉等天然原料为主,配合纯净的空气与欧洲乡村田园景观,是绅士们的美学宣言。
但在意树看来,它们都并不是最能体现、适宜中国大众的衣着品味与日常穿着习惯的选择:
这是因为,首先,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如汉服那样隆重的仪式感,而汉服本身的穿着过程也会给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带来不便与压力——相信这些都是大家所赞成的。而若一味接受西方的美学标准,完全换上绅士们的姿势与装备,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又会有些不伦不类,顾此失彼,这是因为:就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而言,并没有如前文提到的乡村田园那样的景致搭配——中国的山水园林与衣物服饰是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的,它们共同象征着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东方韵味与规则文明,所以即使绅士们的装扮能够与中华的礼仪文化合宜,也没有那样类似的衬托背景将彼美学宣言进行到底。更何况,舍近而求远、将华夏文明自有的传承束之高阁,本身就是费力可能还不讨好的事情:明明我们有那么丰富的文化元素可以运用于衬衣部件,明明中华之气韵可以随处于衣领袖口处彰显,明明稍加创意就能变换花样裁出一件别致新衣,却非要此山望彼山,最终甚至失去尝试的勇气和借鉴的胆识,也在穿戴的现代化适应过程中不再去明辨与审思——这是意树所不忍见、不待见却近已发生之事实。更何况,国家实力已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逐渐有能力和闲情从衣处品味文明的强韧、文化的复兴,为什么服装企业还纠结着不能、不愿顺应这个需求,也顺应时代赋予的荣耀使命呢?
所以,与其怀抱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心态,不如“退”而结网,形成,或更准确地说,重新找回和唤起自有之审美,在不拘于是否是东方、还是西方款型的魄力驱使下,游刃有余地体现出东方的创意精髓,可能才是未来国风时装应该尝试和勇于承担的路径。而它们从孕育到崛起的过程也和中国男人之于国家复兴所应担当的责任相互照应。
而另一方面,女性穿上衬衣,也是这个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这代表着女性的独立,进取和知性:她们也越来越能够独当一面,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与男人一起,为国家的兴盛着墨留彩。衬衣不仅不再只是男性社会地位的象征,它们本来贴合男性气质的版型更被有选择地保留下来,用来表达女性刚柔相济之优雅风韵。衬衣,又成为男女间默契的代言,含蓄的沟通连接。
女性穿上有褶裥的衬衣同样端正 [粘胶纤维(粘纤)74% 亚麻26%]而现在,科技不断进步,材料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服装面料的选取加工还反映出这个时代服装设计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挥之不去”的情怀。以莱赛尔纤维这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欧美兴起的全新纺织、服装面料为例:它除了具有舒适、手感好,不起静电、不易掉色、耐穿的特点,其生产过程还绿色节能可持续:以竹、木等捣碎后形成的浆粕为原料,溶剂回收率高达99.7%,从源头到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污染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人对化学纤维这一大类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莱赛尔纤维(俗称天丝)还能风靡世界的原因——它是介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与化学纤维之间的科技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化身。
[莱赛尔纤维(莱赛尔)100%: 俗称天丝 - 节能可持续]所以,意树时装的选料一方面保留了棉麻的优点,另一方面也领先采用了这些先进的材质——作为一个身在中国的企业,我们看重文化的传承、尊重农耕文明的传统,但我们更相信,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担当,才能基业长青。而更何况,做国风本来就不必在某种具体材料上固化拘执,就如“意树”二字之释义同理:意以成树——意境的抒发畅怀,才是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自然表述。
愿你也寻得一件如意的合衬之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