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you always remember how precious you are?”
今天通过分析郑博士的案例,能细思:我们努力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不出口的忧虑
30岁的郑博士在上海担任公司高层管理,年收入过百万,有两幼儿,父母已花甲之年,郑太太全职在家带孩子,可以说郑博士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这年开始郑博士每年花费5万左右购买了一款他认为最重要的,保额1000万纯消费型定期寿险。
和绝大多数年龄在30-50岁的人一样,年富力强、收人稳定的郑博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甚至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能正常工作,维持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没有任何问题,最大的担心无非是发生人身风险导致收人中断,继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所以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份可以转嫁不期而至的风险导致家庭经济损失的“足额的保障”就显得特别重要。
假如正常工作,每年的收人是稳步提升的,家庭的现金流就没有问题。
那造成现金流量中断,使家庭生活陷入窘迫的唯一可能就是突然而至的人身风险。这个风险可能造成重病,可能造成残疾,可能造成身故,这些都会导致收人中断,使得房子按揭以及家人的生活品质受到巨大影响,因此郑博士希望:
第一,60岁前,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笔钱保证能够正常还贷;
第二,60岁前,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笔钱保证孩子的教育不受影响;
第三,60岁前,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笔钱保证家人的生活品质不受影响。
二,风险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下郑博士提供的《家庭资产负债表》:郑博士有两套房子,第一套房子总价300多万,贷款80%,也就是200多万的房贷;第二套房子总价600多万,贷了近400万;贷款(负债)合计600万左右。
接下来再看《家庭现金流量表》:
郑博士每年的现金流入为工资和奖金100多万。
支出有:第一、房子的按揭,每年40万左右;第二,家庭的正常开支,包括老人的赡养费、孩子的教育金、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等等, 每年大概50万。
根据郑博士的需求,结合《家庭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粗略计算下当生风险时,郑博士大概需要1500万来解决:
第一,覆盖家庭的负债,即房子贷款的600万;
第二,覆盖孩子的教育金300万,当时两个小孩子还在读小学,每人每年10万元,15年左右,两个孩子的教育金大概需要300万左右;
第三,维持家人生活品质不下降的现金流600万。除了孩子的教育金、老人的赡养费、家庭其他的生活开支每年大概也需要30万。所以要有一笔现金,确保每年5%左右的固定收益,也能维持家庭的生活品质不下降,这就至少需要600万。
也就是说,当发生风险时,需要有1500万的现金进来。这个现金可以通过买房来实现吗?这显然不太实际。另外,从上面两份表可见,郑博士家庭收入与现金流持平,基本没有多少结余,更别说1500万现金了。
我们给到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保险。通过保险确保在60岁退休之前,不管怎样都有一笔确定的 “现金流”能够保证把银行贷款还上,两套房子不用卖;也确保了两个小孩子的教育和全家人的生活品质都不受影响家庭的生活品质不会下降。
三,解决方案:蒙尘之珠—定期寿险
寿险是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产品,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保险险种之一。这类险种即使是保险从业人员很多也都避而不谈,但是在国外,保险存在上百年的国家,购买寿险非常普遍。
寿险分“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所谓“定期”就是将保障期间锁定在30岁至60岁(退休前),而“终身”将时间放长到一辈子,人活一辈子必然会到达生命的终点,因此“终身寿险”发生概率为100%,定期寿险的发生概率相对小很多。
为什么选择这类产品呢?一方面,因为郑博士的保险需求主要集中在60岁之前的这个阶段,一旦郑博士退休时,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教育费用就不需要了,房贷基本也快还完了。所以,定期寿险是非常匹配郑博士需求的险种。
另外,买保险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希望能够用最少的保费换取最多的保障。所以郑博士选择了纯消费型的(不返还保费)保险寿险+意外险的组合,每年5万的保费,就可以获得1000万保额的保险(公司额外给高管500万保额的团体险,合计保额1500万),要交20年,合计100万。
很多人觉得如果没有发生人身风险,这100万就相当于“白交了”,“不合算”。但这样的保险恰恰是保险公司的高管、精算师最喜欢买的保险,为什么?
“大多数人算保险合不合算,习惯像投资一样直接算收益,那是错误的。财务上的合算是人生最大的不合算,财务上的不合算是人生最大的合算”,郑博士这样说。
如果用保险观念去理解,也就是用最低的代价获得最高的保障——杠杆原理,而只有不返还的保险,杠杆效用才最大,5万元的保费就做到1000万身价的保额,实现被保人利益最大化。
这也恰恰是终身寿险,包括重疾险做不到的,假设“终身寿险”或是”终身重疾险“要做到1000万保额,20年合计需要支付的保费将近500万,这个费用对现阶段需要承担很多家庭责任的郑博士来讲太过高昂,也会影响郑博士家庭正常开支,违背了购买保险的初衷。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必须拥有充足的人身保障以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品质。
四,结语
胡适先生曾说过,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
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
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
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
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
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今天通过分析郑博士的案例,能细思:我们努力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上撰稿基于TOP论坛乌镇峰会郑荣禄博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访谈实录
下一期文章《为了更有尊严地活着》
敬请关注哦!
编辑:缪缪
微信号:Milry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