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聊微尘 2023-11-28
哥从深圳来广州,去资源对接,我提前到达阿X老师的办公室。
见面的问候,寒喧,一聊就聊到孩子的学习上,“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学习,你象在这里来学美术的,很多家长是抱着,放学早,你不在家,就看不了手机电脑,至于说你在外学什么,喜不喜欢都不重要,反正,你别回家烦人。三点半放学,在这里涂涂抹抹的,五点到了,有的家长也不来接,怎么办,你还得照着他呀。”
涂涂抹抹明明是用那双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而有的家长变成避难所。
“很难教,有些孩子就只喜欢玩手机,不爱学习是普遍现象。我小时候想学美术,又没老师教,连纸,笔都没钱买。现在小孩多好,不要说你主动要学,就是被动学,家长都买一大堆笔,颜料,纸,画板。”
多则溢。
正聊着,XX老师从佛山也赶过来了。
“哎呀,来迟了,昨天孩子半夜起来做作业,早上磨磨蹭蹭的,又差点迟到。”
“干嘛晚上起来做做作业?”
“一放学就玩,叫他先做完作业再玩,不听,吃完饭蹭蹭蹭大半个小时又过去,做得又慢,这里摸一下,那里搞搞震,十点睡觉时间到了,我就不准他做。谁知道趁我睡着半夜起来做,怕到学校去挨批。”“那还是怕老师嘛。”
做任何事,只有发自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欢,才有源动力。
学习,本来是满足了孩子天生就有的好奇与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能,为什么会出现厌学?对什么事好象没兴趣?
“周末放两天假,有时,做完作业,我自己又另外再加一点,他就爱说我,不是老师布置的他也不做,宁愿玩,那玩具房,他要是玩啦,全部跟你倒在地上,叫他收拾又不收拾。现在的小孩你真搞不懂他。让他玩吧,又没伴,不学吧,你考试名次垫底,拖班上后退,好象又不好,老师说不以分数看待学生,还是会无形中去比较,成绩好的,自然关注多一点,同学也友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人啦,一旦被关注,崇拜,自信心就上来了。如果成绩不好,你别看那些小朋友,也势利眼,差生就会怯弱,自卑一些。”
从小就在赛道的二分法则里。改变不了他人,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不会偏离正轨。
多则溢,不要透支对学习(包括其他)的热爱。真正发自内心投入到过程中,不求结果。
书不要买多,一个星期翻一本(在书中看外面的世界。玩具,一次玩一两个,多和户外同伴玩(和人沟通交流和融相处,在玩中学会解决问题)。多和大自然亲近,用五官去体验大自然的气息与变化(在自然中充分的感统训练,有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每一个当下。)
“比方说考试, 你不要同孩子讨论分数,告诉孩子,考试是老师检查他自己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哪些在下个阶段要调整教学方法?对自己来说,也是检查自己在学习中哪些还要弥补,下一阶段是否需要调整学习方法?”
每一个当下,都是发自我们内心那份真正的热爱与快乐,才会专注体验到热爱与快乐。
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是来体验生活,学习,工作,……不是比较,仅仅只是体验,从而收获自己的酸甜苦辣,幸福快乐。
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