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敏感期的相关文章和书籍我发现一个规律,孩子从出生起就要走向独立,最终会离我们而去,自由的在空中翱翔。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成年后才是独立的开始,其实从医生剪断婴儿与母亲之间的脐带开始他们就开始走向了独立,而敏感期就是孩子走向成功独立的一个个台阶。孩子先从口、手、腿等肢体功能上寻求独立,然后通过内建秩序、诞生自我意识、 发展审美等走向内在的心理、意识的独立。
敏感期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生命力的内在驱动,在某个特定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个事物且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当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会从当前阶段跨越到更高的阶段。
视觉(刚出生):黑暗中的那点光明。刚出生的婴儿对黑白相间的地方感兴趣,会到处寻找阴影和阴影的边界,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常常会盯着天花板与墙壁之间产生的阴影看上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这个阶段是婴儿大脑视觉神经建立的过程,若是阻止他们看东西,会导致神经性失明。
口(0~3岁):用口来认知世界。婴儿用口来体验味觉、触觉。用口感觉事物、认知事物。婴儿刚出生时虽然有了视觉的敏感期但是由于视觉发育不完善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但是口不一样,他们从出生起就会熟练使用,口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通道。通过用口吃食物来体会味觉,吃各种身边能吃到的东西来认知世界,吃自己的手来唤醒手的功能。其实我们永远不知道口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和认知,我们只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好好品尝这个新世界。
手(0~6岁):人类通向智慧的钥匙。人类通过解放双手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儿童通过手创造自己的智慧,孩子通过手来思考,限制手的活动就是限制了思考的活动。孩子通过吸允自己的手指来发现手的存在,通过抓取身边的东西来发展手的功能,随着身体机能的发育,手能做的动作越来越多、能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认知世界的功能会从口转移到手。
腿(1~未来):用这双腿来征服世界吧。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他们解放了双手能用手来自由的触碰这个世界,直立行走的灵活性让他们能探索更危险的领域,所以他们会经常“不走寻常路”来尽快发展自己直立行走的能力,比如爱走崎岖的道路,爱怕楼梯,爱去高的地方。
空间与时间(0~6岁):这是一个四维的世界。孩子从狭小的子宫来到这个巨大无比的世界,首先就要体验到这个空间的转变。等到口、手、腿逐渐发育他们用身体来体验这个三维的物质空间,所以他们会搬运、堆叠、钻衣柜。当然还有第四个维度时间,婴儿刚出生的时候饿了就哭,希望妈妈马上喂他,不懂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待逐渐长大这种马上就要的想法会逐渐缓解,想要但是得不到,哭的不会那么急切,直到5岁他们才会理解原来所有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
细小的事物(1.5~2岁):让专注来的更猛烈些吧。随着双腿行走的熟练加上更加灵活的双手,孩子可以拿起更微小的东西。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耐心、聚精会神、时间,这些能力在这一阶段会得到发展。
秩序(0~6岁):防止毁三观的秩序链。人们生活在秩序的世界里,秩序有内在和外在。内在是指通过碳水化合物有秩序的结合产生了我们人类,外在就是生存环境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秩序才能产生界限、规则,有了界限、规则才能让世界和谐的运转。我们无法影响内在秩序,只能通过修改环境来影响外在秩序,通过环境来影响一个人。放在孩子身上来说,我们无法影响他们内在的想法与秩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来配合他们秩序的发展,而不是去限制、去剥夺。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尽量保持自己的秩序同时会要求别遵守他的秩序。
模仿(0~3):无我到自我的蜕变。在这个敏感期孩子会模仿他们看到的动作和行为,比如过家家、做饭、扫地。他们会重复看到的某些特定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左右。在这个期间孩子像是没有自我,但是我们要了解的是,孩子正是通过这种复制的方式才能构建起自我。
自我意识的诞生(2~3岁):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同世界一体的,当婴儿长到2岁左右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同世界实际是分离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会对人说“不”,无论是否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别人不能碰。孩子在自然力的驱动下,逐渐形成自我,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不断产生对环境的信任和依赖,并因此心满意足,变得安静、专注,最终形成孩子的自我意志,独立也就产生了。
敏感期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更重要。作为80后奶爸的我认为除了给孩子爱以外还要给他们自由的成长环境,孩子就是一株小树苗他们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无论我们是否去照料他。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观众,用目光去祈祷,就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