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娱乐圈
《如懿传》中的海兰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如懿传》中的海兰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作者: 幕间interval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2:37 被阅读5次

自从《如懿传》播出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对如懿的评析,但似乎较少看到有关海兰的文章。

这个清瘦高挑的女性,气质柔中带刚,大部分时候收敛着光芒,陪伴在如懿左右。她不仅是如懿的好友,也是宫中的愉妃,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是《如懿传》里为数不多的活到最后的女人。

那么具体来看,她在剧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如懿传》里,每人都有自己的主题。

比如富察皇后的主题,是承担身上的责任,保全家族荣耀;嘉妃的主题,是推动儿子的前程,为母族效力,珍藏对世子的感情;如懿的主题,是爱的明明灭灭。

至于海兰,她的主题是友谊。

她与如懿的感情非常深厚。逆境中,她们隔着一扇木门互相安慰;空闲时,她们一起绣花赏雪;问题到来时,她们一起出谋划策。

从少女时代,一直到两鬓斑白,两人都极其重视对方。虽然后期,她们因为凌云彻的死而生出嫌隙,但海兰无怨无悔。她的几项重大选择,都是为了如懿的切身利益。

这份友情,超越了争风吃醋与派别之争,也超越了人们对“塑料姐妹情”的刻板印象,是宫廷里难得一见的微光,坚固且给人力量

在负责展现友情之美的同时,海兰也代表了一种态度,即对帝王之爱的漠视。

当她为如懿赴汤蹈火时,她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也明晰地展现出来。

她不爱皇帝,从头到尾都不。即使有那么一段时间,她装扮自己,讨皇帝的欢心,也不过是为了自保,以及拯救身陷冷宫的好友。

就连被很多女人视为噩耗的“失宠”,也无法真的伤害到她。她有自己的尊严和体面。

正是这份不爱,这份缺乏野心,让她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到宫廷斗争里,很少与虎谋皮。在感情和名利场上,她投入很少,也因此没有被卷入漩涡最深处,平稳地活到了最后。

冷漠态度的背后,既有对爱情的怀疑,也有对皇权和封建制度的怀疑。虽然身处蒙昧时代,她未必有那样的觉悟,但这份无意识的冷漠,已然代表了一种观点。

重视友谊、漠视爱情的同时,海兰也经历了曲折的成长,变得愈发复杂。

对比来看,《如懿传》的男女主角,身上都有极强的戏剧性。

弘历的戏剧性,是从一个生动的少年,逐渐转变为成熟的皇帝。随着地位的巩固,他逐渐失去人性中温暖的部分,变得愈发多疑和冷酷。

而如懿的戏剧性,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不在乎权势与地位,也不愿违背原则,只要干干净净的情分。在充满人事倾轧的紫禁城,她的凄然离世,几乎是一种必然。

与乾隆和如懿不同,海兰作为女二号,不需要承载那么巨大的戏剧性。很多时候,她更像我们普通人,会胆怯,会犯错,会在不同取舍之间左右摇摆。她比男女主角多了几层渐变的灰色。

比如早期,她性格懦弱,事事依赖如懿,被欺负了也不敢多言,直到如懿被打入冷宫,她活得越发艰难,才终于决定自力更生,挽救当前颓势。

而一旦决定加入宫斗,她又是聪明的,懂得察言观色、借力打力,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存活,也为好友的东山再起出了一份力。

她偶尔会做出害人之举。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身上逐渐显露了不那么光明和正当的部分,这是她的复杂和真实之处。

最具代表性的,是她处死凌云彻的情节。此处也是海兰的高光时刻。

为了保全如懿,她来到监牢探视凌云彻,与他作最后的告别,然后发布杀令。

那一刻,她的心里一定矛盾密布。保护好友的坚定、知道友情即将受损的无悔、处死凌云彻的不忍和愧疚、服从于封建制度的悲哀与苦楚,全部汇聚到一处。

演员也把这个关键场景处理得非常到位,当泪水簌簌流下,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内心的自我拉扯。

到这时,海兰这个角色才变得完整和真实。她像现实中的大多数,有所坚持,有所妥协,基本是好人,也无可避免地被世情沾染。

这就是海兰,一个友情至上主义者,一个灰色又多面的人。

当如懿与乾隆在游船上争吵,那代表理想与现实正在激烈交锋。而海兰活在边角和夹缝里,不够完美,也绝非丑恶之徒。

当重头戏轰然落幕,她大概只能守着回忆过余生。好在并不完全孤立无援,她还有婉嫔那样的同伴。即便痛失一切,友情依然是最后的安全堡垒。只要相伴着活下去,就总有希望。

我当然喜欢宁折不弯的如懿,同时也体谅海兰,体谅她的勇敢和懦弱,坚持与妥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懿传》中的海兰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x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