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关于一个系统有效运转
看了经济学、生物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综合看来,让一个系统有效运转的前提似乎都是一致的——这个系统具备明确的“好的”规则,这个规则尽量保证个体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相一致,并且确实被执行。
不知道类比是否恰当,我觉得在各个方面,好的规则都有一个基础,在经济学,是供需关系;在生物学,是适者生存;在管理学,是多劳多得;在社会学,也许是人权与财产权。
一些外力可能可以短暂地扭曲规则——在一些情况下也许是更有“效率”的,比如“战争状态管制”,但是把时间拉长,基本的法则会发挥它的力量,一切与之相悖的状态都不会持久,或者无法把这个系统带入更佳的状态。
1月8日 关于...我 之1
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我”的文字,但是每每感觉主题太大下不了手,索性点点滴滴想到一笔记一笔,也许汇集起来,就慢慢能显出一个人样儿来。
这些关于“我”的文字,会更多地采用否定句,就像人们问米开朗基罗是如何雕刻大卫像时他的回答一样:“我透视这块大理石,我的工作只是去掉那些不属于大卫的部分。”也许寻找自我的过程并不是试图定义“我是”什么,而是明白“我不是”什么,然后把不是的这部分揉成一团从生命中扔出去。
做减法,生活就会变得简单,简单就容易快乐。嗯,我不是一个复杂的人。
1月10日 关于知识碎片化
今天回家路上我发现经过各种诗词大会和知识问答的熏陶,我对诗词的知识成功地…碎片化了。往往一首诗只能记得一两句,还是要有上句记下句。比如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也不知道是大脑退化了,还是被太多外在的干扰。好佩服那些还能脱口而出背出岳阳楼记的人,嗯,我也要背一个来压箱底。
1月17 不想当“活着”的专家
我们大多数人,最终成了“活着”专家,随着世道和行情更新迭代,越来越复杂,但如果我们肯往过去看一眼,就会发现,很多很多为了生存而学的有用的东西,到头来都是随行就市随波逐流,其实什么用都没有,只让人搭上一辈子的时间,只能说明我们面临的生存压力有多么巨大,反而是那些没用的东西,在享受人生上,有莫大的帮助。
这个专家我不想当,我希望什么多余的东西都不用学,变成傻白甜,变成海星和海胆。如果我对来生还有期待,就是期待自己不要成为我不喜欢领域的专家,只在自己喜欢的领地沉迷,只在自己喜欢的领地专注,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心无旁骛的沉迷上,再艰辛,再繁难,也是我认可的艰辛。
1.18 抄作业的坏处
看来还是不要老是抄作业了,捂脸。
如果你是班里倒数十名的小朋友,那么考试的时候,能看到别人的卷子的话,最好别人写啥你就写啥。如果你是前十名的小朋友,你最好自己想写啥就写啥。如果你是排名中间的小朋友,老看别人的,是不会让你学习成绩上升的。
——飞刀猩猩
1.19 不愿睡去,不想放手
眼看一天又过去了,是什么让人不愿意睡?
1.23 关于我..之2
还记得以前写过一句话形容自己,现在想想还确实写得挺贴切的,就再摘录一下。
在特立独行的人和混吃等死的猪之间,我是想选择前者的,可是在与懒惰、散漫的劣根性战斗中败下阵来,最终变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后来才知道,王小波有本书也叫这个名字,虽然八竿子打不着,缺也莫名觉得与有荣焉。
1.25 关于我...之3
我发现自己很喜欢一些从有限的元素创造无限可能的游戏,那些自由度很高的游戏。
比如《孢子》,比如《Besiege》,比如《MineCraft》,比如《模拟城市》,比如《主题医院》,比如《文明》,比如《三国志》,比如《罗马全面战争》。
然而,由于自己贫乏的想象力和有限的耐心,玩这些游戏也只是浅尝辄止,造出来的东西简单粗暴,战略游戏也只是在最低难度晃悠,更别谈寓教于乐学到历史知识了。
最近喜欢上……或者说重新拿起画笔,画水彩,其实这也是一个类似的游戏,希望能坚持,有所突破。
1.30 关于无问西东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后来的人好吧。
1.31 I had a dream
I had a dream, and it comes tru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