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午约朋友下午茶。听闻她在老家乡镇上居住的姐姐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受不了家乡小城老师的不敬业不专业,决心抛家舍业到省城来。问我怎么看。
闻言,我说来省城也不是不行,先回答两个问题:
来省城后他们一家靠什么生活?
孩子预备上哪个学校?
靠...靠打工...他的声音低下去。学校就找我家旁边的,小学而已,随便读。
我摇摇头:你们想得太简单了。
实际上,省城的就读就学并不像我们家乡那l样自由或者说低门槛,因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省城好的学校屈指可数。而小学划片又与初中直招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就读好小学,就很难进入好的初中,高中,考大学...进入不好的学校,最终升学率甚至不及县城的学校。
朋友傻了,说怎么还有这回事?
其实这个政策已经实行了多年。只是两家都没有关注而已。
我们从不怀疑家长为孩子能付出多少努力,但没有方向,不了解教育政策,盲目的奔向大城市,很快要面对的是冷冰冰的现实。家长孩子的生活质量都在下降,普通家庭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的。
无独有偶,最近金三银四跳槽求职高峰期。公司里的小陈也打了辞职报告。
作为其主管和要好的朋友,上周一起吃饭,问了他以后的打算。他无所谓的说先休息一下吧,回家看看爸妈再出门旅游几天。我平时工作这么努力,去哪都会有人喜欢的。接着就开始抱怨公司的种种不是,说自己多么辛苦,总熬夜改稿,却没有被领导看见和夸奖,年终奖也没有自己的份儿,升职也无望,一切都太黑暗了...他要去找自己的伯乐。
殊不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何况他自己是不是千里马,还值得商榷。至少,从与他合作项目的同事那里,我听到了别的版本故事:很多熬夜改稿,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搞清楚甲方客户的要求,导致全部推翻重来。他以上进爱学习自居,却很少深入把一个细分领域的东西学扎实,每次开会发言都get不到点,找不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以升职加薪都不会考虑他...
很多人只是看上去很努力,上班第一个到,下班最晚走,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也兢兢业业完成工作。但这只能说是敬业,是道德法律层面的东西。
一个人努力,是要有方向的,比如你准备用多久学完课程,行业的前沿资讯是什么,有哪些大趋势,哪些能为人所用,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
说到底开公司不是做公益,你的努力没有转化为切实的成果,带来可观的效益,于公来说是一文不值的。
有人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专注学习。
但学习时长与成为专家并不是因果关系,单纯靠耗时间堆积出来的努力,只是假象罢了真正支持我们走下去的,是有目标感的努力。
就像轮船需要灯塔指引,飞机需要按既定航向飞行。失去方向,大海的辽阔,天空的无际,其实都是灾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