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神话中著名的创世女神,女娲身上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比如女娲创世的故事:在中国许多地方,流传着女娲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的传说,有的活态神话还说女娲的肉体变成了土地,骨头变成了山岳,头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河流,就像创世的盘古大神一样。
image再比如女娲的形象究竟是人,还是人首蛇身,又或者是一只“大青蛙”?
徐阳剪纸 女娲造人还有女娲造人、女娲皋禖、女娲制乐、女娲和伏羲是否兄妹等等故事。这些都非常有趣,但不是我准备讨论的事情。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一下相关资料。
这篇文章,我想讨论一下女娲补天到底“补”什么?
image关于女娲补天的文字记载,最早的应该算是春秋时期的《竹书纪年》,其中侧面提到了女娲补天。
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什么意思呢?《竹书纪年》认为天台山是女娲砍了乌龟四只脚去支撑天,发现山没地方放,于是就移到琅琊海边,算是侧面提到了补天。这也说明在文字记载前,女娲补天有口耳相传的故事。
接下来,正面提到女娲补天的是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而汉代《淮南子·览冥篇》基本照搬了这个故事,只是辞藻更加丰富。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有学者认为,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氏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也有学者认为,女娲补天的神话本相是用五色石针缝补曾被破损的天网。(天是天网,是社会规矩的象征)
image还有学者认为,女娲补天的故事折射的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人类,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的事情。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首先,根据“天破了”的后果来看,是“水浩洋而不息”,而女娲补天的目的是“积芦灰以止淫水”,这一点刚好说明女娲补天的目的是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image其次,从五帝的时代大禹治水来看,他用的是疏通水流东归大海的治水方法,摒弃了前人堤坝堵截的方法。而前人,正好就是“三皇”时期,也是女娲的时代。(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最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的研究员王若柏通过在冀中平原、白洋淀流域区进行历史地貌研究,发现了大量的碟形洼地。而这种洼地是由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
image于是,他提出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北平原一带发生了陨石雨撞击,并且导致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这正是女娲补天——治水的原因。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描写的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
“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
1.jpg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那么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篇》编撰于东汉年间,冀州当然就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所以,女娲补得绝对不是真正的天,而是洪水。不知道你的看法呢?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