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 打怪

2-4 打怪

作者: 小鱼儿_27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0:51 被阅读0次

目标1:学习通过本次拆书,可以学会使用“目的揭示法”帮助他人察觉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

目标2:学习者通过本片段的拆书,能够学会通过四个步骤赢得渴望得到权力的孩子的合作。

【分组】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下分组:根据今天人员的参与情况,以我为中间轴,分为两组,我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1分钟)图书介绍:

《正面管教》 作者:(美) 简.尼尔森,她是教育学博士,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F(特征):她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A(优势):30多年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正面管教》的书籍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B(利益):怎么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怎么样帮助孩子察觉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又怎么样赢得孩子和我们继续合作?来看这本书,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2分钟)片段一:

原文片段:书P82-83

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目的揭示法可以由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客观而友善。要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目的揭示法可能对他们没有用处。

由于客观和友善很重要,因此,在发生冲突时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你在学习使用这一方法时,最好和孩子单独进行。训练有素的人通常在小组中或观众面前做目的揭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以在观众面前对一个孩子做目的揭示而闻名,这会使所有的人,包括那个孩子,都能从中获益。然而,我建议,当你对孩子们做目的揭示法时,要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私下里进行。

【HOW】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你应该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比如,“玛丽,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吗?你本来应该坐在座位上的。”

孩子们通常会说:“我不知道。”从有意识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不知道。目的揭示法会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即使他们给出了某种原因,那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他们给出一个理由,你就说:“我有一些其它的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得对不对。”

如果孩子说自己不知道原因,就像上面那样问她可否让你来猜。如果你的态度客观而友善,孩子就会被激起兴趣来让你猜。【HOW】然后,你就可以用德雷克斯所说的“会不会是... ... ”的句式来问问题,要等着孩子对每一个问题作出回答。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要得到我的关注,并且让我为你忙活?”(寻求过度关注)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向我显示,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寻求权力)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你因为觉得受到了伤害,并且想要跟我或者别人扯平?“(报复)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所以你根本试都不想试?“(自暴自弃)

有两种反应会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以及孩子是否知道了自己的目的。第一种是认同反应。这是指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哪怕他同时回答“不对”。如果孩子的回答是“不对”,也没有认同反应,就继续问下一个问题。然而,孩子们的认同反应会告诉你,你猜对了。另一种反应是简单的回答“是”。一旦你得到一个认同反应或者肯定回答,就不需要再问下一个问题了。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其他方式。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你要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关注。然后,将孩子引导向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寻求关注。例如,“你可以帮我为你想出一些办法,并且是对别人也有帮助的办法。”

(3分钟)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什么是目的揭示法?

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细化行动步骤】

【HOW】我们如何使用目的揭示法帮助对方识别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

第一步:问。问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这里我们要准确具体的说出行为,比如:璋,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姐姐们面前向爸妈吼吗?你本该温和的对待父母的。

第二步:觉。察觉对方出现不良行为时自己的情感反应是什么,比如愤怒、着急、内疚、绝望、无助、难以置信等。比如:当璋向爸爸妈妈吼的时候,作为大姐我的情感反应是愤怒。

第三步:确认。通过“会不会是...”的句式进一步问对方,了解对方的反应。比如:待璋和我姐两关系的友好的时候,我这样问璋,“你向爸爸妈妈吼,是因为你觉得你长大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吗?”

第四步:深度了解。对对方回应的深度理解。当你要求对方停止其行为时,对方的反应是怎样。比如当你要求璋冷静的和父母沟通时,对方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反抗。我们需要了解璋进一步的言语顶撞行为背后意味着什么。像璋的这种行为,就属于寻求权力。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有哪些糟糕后果呢?

简.尼尔森在书中提到一个不良行为背后一定是隐藏着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关注,每个人都想得到权力,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对方用一种令人不适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或价值感。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将会给我们的关系或者对方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反面例子)比如,璋因为爸爸忙于工作顾不上理她,正感到受了伤害。爸爸必须在限期内完成任务,可璋偏偏在这个时候把一杯饮料洒在了爸爸正在做的文件上,这让爸爸怒火冲天。他以充满着责怪和羞辱的语言痛斥了璋。这让璋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没有了归属和价值。因此,他对爸爸说“我恨你”,爸爸也以报复来回应,于是双方陷入“报复循环”。

(正面例子)先生接上我回家的途中,就春节前休假还是春节后休假,发生了强烈的争执,这种争执与往常他和我的沟通完全不一样,我脑子中突然想起了该片段,于是我说:“老公,我觉得咱两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所说的话也加剧了争执。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意见。让我们都冷静一会,然后再看看怎样用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应】猜猜看,结果怎么样?

【预防性讲解】讲到这,有人会说通过“目的揭示法”就一定能发现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吗?

当然不是,目的揭示法也有他的适用边界的。比如对方的不良行为是因为躯体生病导致的。比如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适用边界】目的揭示法可以由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进行。而且在整个过程需要客观而友善。

学习者拆为己用:

(4分钟)【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下面我们也可以一起想想,在我们以往的经历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先生或太太一反常态跟你争执不休、或者好友出现异常的情绪低迷、或者孩子总跟你顶嘴、或者你是学校的校长路过走廊,听到几个孩子在讨论如何自杀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彼此是如何互动的?3分钟以后我们邀请一个小组进行分享。

...............................................

.............................................

(2分钟)【A2 催化应用(可选)】

假如你是学校的老师,在未来的某一周经过教学楼某一侧,发现几个孩子在讨论自杀的事情,结合今天的这个片段你计划怎么做呢?大家讨论下,我们稍后找个伙伴分享分享。

...............................................

.............................................

过渡句】非常感谢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二个片段。

(2分钟)片段二:

原文片段:书P26-27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HOW】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3-5分钟)拆书家引导: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在上面一个片段里我们提到通过“目的揭示法”可以帮助孩子察觉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当如果对方的错误观念是寻求权力的时候,可以试试“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

第一步、认同感受: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最重要的是要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有误;

第二步、共情但不怜悯:对孩子的感受要无条件的接纳它、不要说教和诋毁孩子的感受;分享你有类似的行为或感受;

第三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XYZ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的什么行为造成了结果,而我的感受是什么?只有孩子在被倾听时才会听;

第四步、引导孩子关注于共同解决问题: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

接下来:我来分享下我们家孩子,上学期间,通过委托他人购买零食希望保留拥有零食权力的一个例子,大家听听我是如何运用四个步骤赢得孩子的合作。

【意译/示例】

“宝贝,在我小的时候,我也做过,上学期间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这种感觉有些刺激而且还伴随着快乐,你拿钱去学校委托同学代购也是这样的感觉吗?”

“是的,妈妈”

“我理解你,宝贝。不过我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们需要遵守班级公约!”

“哦”

“你这样自带零花钱去学校委托小朋友代购的行为,令妈妈很担心,我很担心代购的零食是否健康”

孩子低下了头,微微表示歉意。

“我们一起看看怎样既能令你拥有零食,又能让妈妈不担心的办法吧?”

孩子沉思了一会跟我说道:“妈妈,那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去采购一次好不好?先预算好花多少钱,然后我自己挑”

“当然可以,我的宝贝。以后我们有一些和小学生规范不允许的想法时,和妈妈讲讲,想想其他办法怎样?”

“嗯,当然可以。”

后面的日子里,我和宝贝相处得非常融洽。

片段2的讲解,我们先到这。

(15-20分钟)【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刚刚学习了通过四个步骤赢得孩子的合作,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出差一周回来,在你推开门的那一刻,眼前看到的是  餐桌上满是残羹剩饭、客厅东一件西一件衣服,客厅、房间到处都是玩具。不难想出这是你家宝贝和你先生或太太的杰作,眼前的这一幕令你很苦恼,你需要和他们沟通,并且赢得他们维护家庭整洁的合作。

现在,请大家讨论,并两两组队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孩子或配偶,另一个扮演出差回来的自己,你主动找孩子或配偶谈话,如何运用四个步骤赢得对方的合作。

讨论和演练时间为15分钟,现在开始

稍后,我会选一对或两对角色来分享,大家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运用的四个步骤达成合作的。

【学习者案例】

.........

(10分钟)【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通过演练,我相信大家对四个步骤赢得孩子的合作技巧能够运用得更为娴熟,我们设想一下,在下周某一天,二年级的孩子放学回来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在这个学校了,想换到其它地方去上学。”做为家长,通过片段1目的揭示法,你了解到孩子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才有转学的想法。接下来,你将如何运用四个步骤促使孩子与你合作,安心的在现有的学校继续就读呢?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同时也请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呢包括计划时间/最迟时间/具体的行动/可衡量的预期结果。

8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

..................

谢谢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

(1分钟)【结语】

孩子的话题,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喋喋不休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总是少不了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不用焦虑!不用害怕!

积极的运用目的揭示法帮助孩子了解错误目的,然后巧用友善/关心和尊重,通过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同情、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最终我们达成共识的四个步骤赢得孩子的合作。

相关文章

  • 2-4 打怪

    目标1:学习通过本次拆书,可以学会使用“目的揭示法”帮助他人察觉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 目标2:学习者通过本片段的...

  • 拆书之打怪升级:2-4实录

    图书介绍: 【F】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以及沟通的大前提:倾听,来自《非暴力沟通》一书。这本...

  • 没有技能怎么去打怪啊

    攒技能 去打怪 攒技能 去打怪 攒技能 去打怪。。。

  • 2022-11-13

    适合2-4岁 小男孩的最爱,适合2-4岁 适合1-3岁,内容有趣。

  • 今日

    今日夜班2-4

  • 升级打怪

    每一天的你都在升级打怪升级的往复循环中。生命能量补给要升级打怪,和周围的人、事物和谐相处要升级打怪,反思、自省,心...

  • 不断“打怪”升级

    人生就是一直不停地“打怪”升级中:小学生们需要“打怪”才能“升级”成为初中生,初中生们需要“打怪”才能“升级”成为...

  • 打怪

    都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升级打怪。 今天虽然按照自己的计划,有的目标没完成,但是总体来说自己收获很大。尤其是克服了困难...

  • 打怪

    过生活和打游戏略像,一路打怪,诉求就是升级,每个人的基因不同,相当于游戏初始选择的英雄不同。当然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全...

  • 打怪

    这个周末又开启了久违的女超人模式,几项工作凑在一起,都是之前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在压力和焦虑中度过了一天。 自认为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 打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g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