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得到上听了罗振宇讲了一本《痛失玻璃的中国》,真是大开脑洞,分享一下。
中国的古代,是产玻璃的,在战国、秦汉(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墓葬里面,就出土玻璃制品了。但是,由于中国盛产制作陶瓷高岭土,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留传下来的各种陶瓷制品,件件都是稀世珍宝。而反过来,相比于西方,中国对于玻璃不感兴趣,顶多算个小玩意儿,我们错过了玻璃的发展,但仅仅是玻璃吗?远远不止。
西方因为没有适于烧制瓷器的高岭土,所以,从古罗马时代开始,欧洲人就只好生产玻璃,玻璃杯配葡萄酒,玻璃杯配啤酒,完美。因此,欧洲人率先在玻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不透明的绿色玻璃,到透明的玻璃,平板玻璃,玻璃制品从日常生活过渡到科学用品和文艺用品。从此以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经过了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西方世界,玻璃对推动历史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家分析过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20个科学实验,发现其中有16个用到了玻璃,如牛顿用棱镜对光做分析,巴斯德研制人工疫苗,汤姆森发明显像管等等。
在艺术方面,中国的画画讲究“诗书画一体”,往往是符号堆积,虽然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但在写实及反应真实世界方面,很难取得实质性进步。而西方的画画,通过对镜子和透明玻璃的应用,在模特与画家之间,放置一面镜子,再将镜子里的图景复制到画布上,或者放置一块玻璃,画家直接在玻璃上描出轮廓填充颜色,然后再把玻璃上的图案在画布上画出来,西方的画画逐步做到了真实世界的反应。
再后来,眼镜、望远镜、显微镜、试管、电灯泡等一系列的应用,让西方的科学发展由宏观到达了微观,由地球扩展到了太阳系和整个宇宙,人的视觉都被极大地扩展了。
视觉被大大拓展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西方人观察世界的角度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当世界其它地方都还在依靠经典、祖先和圣人的话生活和治理国家时,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的依靠观察和实验,从而引发了科学的发展之路,由此孕育出了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比如现代生物学、医学、天体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因此,从某种程度可以说,玻璃这种材料推动了西方国家近代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当其他地方还在使用水盆或铜镜观察自己的时候,西方人已经可以从大块的明亮的玻璃镜子中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形象。这种仔细自我审视的机会,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面观镜子中的形象,人们会以全新的眼光发现自我,把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分离出来,因此,在个人主义观念的形成中,镜子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因此,13到16世纪,既是玻璃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欧洲个人主义观念大发展的时期,这肯定不是巧合。
任何优势的取得,都有点像负债,任何一个优势的取得,都隐含着一个你意识不到的劣势。像当初,中国人靠着陶瓷技术,大把大把地赚西方人钱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我们会和一个有着神奇潜力的小玩意——玻璃,擦肩而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