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八看了一部不怎么高调的电影,甚至开头前30分钟角色铺垫,搞得我一度陷入昏迷,但就是这部炸点并不密集的反恐题材影片,最后却让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名字叫《天空之眼》
(eye in the sky),
今天公映,值得一看。
吸引辣八去影院的原动力是“奥斯卡班底”:1、《天空之眼》已确认代表英国冲击2017年奥斯卡;2、导演加文·胡德2004年作品《黑帮暴徒》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3、“女军官”海伦·米伦是奥斯卡影后;4、“侦查员”巴哈德·阿布迪提名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加上《绝命毒师》亚伦·保尔饰演“无人机驾驶员”,《哈利·波特》“斯内普教授”艾伦·里克曼饰演英国高级将军,这也是他的遗作......
《天空之眼》豆瓣评分8.0,IMDB评分7.3,烂番茄新鲜度95%,所以电影上映了不看,像话吗?
如果你对跨国性反恐案件并不熟悉,电影开篇前30分钟会让你感到“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原来两国反恐部门联合行动,要将如此多的人物牵涉其中。肯尼亚侦查员,肯尼亚军人将领,美国空军军人,军人上级,英国军官,军队律师,核准爆炸破坏力的分析员,英国高级将军,美国外交官......甚至英国首相......随剧情展开,人物鱼贯而出,这电影还真让人长姿势。
故事主线是一个让政客、军官、一线反恐侦查员、发射导弹执行人备受煎熬的难题: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和“人肉炸弹”被无人机锁定,准备发射炮弹摧毁之时,一个无辜可爱的肯尼亚当地小姑娘走进射程,这枚导弹还能不能发射?
执行发生导弹的两位军人,良心备受煎熬,如果他们服从上级命令,会成为杀死小女孩的直接凶手。而军官们迫切希望追查多年“恐怖分子”快点从世界上消失。当然,这个过程中,还表现出各国政客都会玩的“踢皮球”,美国政府9·11后敌视“恐怖份子”的仇恨度等等。
银幕上人物态度果断,坚守立场,银幕外的观众也被安放在“上帝视角”,时间越来越局促,炸不炸一念之差时,你会听到影院里,有激动地观众喊:“快点炸!”“炸炸炸!”也有人碎碎念:“不能炸,绝对不能。”因为导演完全能hold住电影节奏,虽然没有电脑特效、枪林弹雨,但观众却越来越有代入感,让在影院的你,有种“口述弹幕”的既视感。
当然,辣八对此也有自己的态度。不炸。英国军方律师直言肯尼亚小女孩人身安全第一位后,英国高级军官仍坚持用生命做“损益比”考量,军方律师态度才开始摇摆,最终默认“杀一救百”的方式。还有核准爆炸破坏力的分析员,也是军官授意下提交了虚假数据。所以说,按照电影布局的实际情况,导弹是不准备发射的。
《天空之眼》中,人性道德和功利主义的争辩,是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1976年,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就提出过“电车难题”:一列火车开来,一条轨道上绑着一个人,另一条轨道上绑着五个人,作为扳道工的你会如何扳下道岔?
这个问题也频频被搬上银幕, 《蝙蝠侠:黑暗骑士》导演诺兰就不止一次植入过:首先是蝙蝠侠是否该为拯救哥谭市民众而杀了小丑?随后又制造了两艘满载炸弹的经典剧情,一艘装着平民,一艘装着囚犯,双方互相有对方船上炸弹的引爆器,炸死对方能保住自身性命……
距离中国观众最近的一次,是综艺《奇葩说》第一季一期辩题:116个人乘坐船上有一个按钮,一旦启动,另一艘1人乘船将会爆炸,如果不启动按钮,116人船只自动爆炸,1人船只安全......
从《天空之眼》情节上看,它除了考验阶级、权利、道德、人性,它还在“电车难题”里掺和了政治权衡。实施爆炸的军方成为间接杀死小女孩的凶手后,他们内心受到谴责,但对政客来说,小女孩死亡视频一旦曝光,所带来世界性的舆论压力,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某个瞬间,他们甚至考虑过,放弃对恐怖份子实施打击,以赚取道德加分。光是这一点,也足够可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