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22:世间再无“我们仨”

Day22:世间再无“我们仨”

作者: 白简凝 | 来源:发表于2016-05-25 22:11 被阅读115次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当中写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今天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相聚在一起了,永远不会再失散,只是这世间再无“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读过的不多,《洗澡》虽读过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干校六记》也印象不深了,独独喜欢的是《我们仨》。独一无二“我们仨”。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神仙眷侣,两人的匹配度高得让人觉得,上帝就是专门为钱钟书造出一个杨绛来,让人心生羡慕。一样的世家出身,没有对物质的强烈欲望,只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一样的宁静淡泊,与世无争,一心只想埋头做学问。这是一个书呆子遇上了另一个书呆子,两人结伴读书做学问,专注于自己的喜欢的领域,对于书本以外的世界,他们漠不关心。

      “我爱读诗,中文诗、西文诗都喜欢,也喜欢和他一起谈诗论诗。我们也常常一同背诗。”是学问和精神上的对等。

      “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就连吵架,也是书呆子式的,不为柴米油盐,不为金钱权势,只为一个法文读音。让人想笑。

      “我们搬家是冒险,自理伙食也是冒险,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

      “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还有活虾。我很内行地说:‘得剪掉须须和脚。’我刚剪得一刀,结果虾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钟书问我怎么了,我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钟书跟我讲道理,说虾不会像我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来剪。”一样的生活低能,可是又能生活琐碎之事当中寻出许多乐趣来。

      后来上帝又给这对书呆子,送来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这是俗世角度的圆满,也是精神世界的圆满,三个人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生一个像你的女儿,这是对爱情的最高礼赞。

      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世界,两人也体会到为人父母有女儿承欢膝下普通人式的快乐:

      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圆圆真是伶牙俐齿。

      三个人也常常角色转换,离开了谁都无法生存:“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三个人一起读书、吃饭、散步,在乱世之中静静相依相守,然后走散,先是钱瑗,然后是钱钟书,现在终于又在另一个世界里重聚,继续“我们仨”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22:世间再无“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it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