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到海边旅游,在等日出的那个晚上没有喝的酩酊大醉,或者过度劳累,在海边的台灯下读《老人与海》不可谓不应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来到秦皇岛黄金海岸,我不会游泳,在阿姨那里买了游泳圈,就这样,一个笨拙的中年男人,颤颤巍巍走向大海。
多年以后,2020年会是我一生中值得反复掂量的:在茂密的森林中,伸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
未知的未来就像大海,而年近三十的我就像那个抓过大马林鱼又被吃掉的老人:圣地亚哥。老人为大马林鱼受到袭击而心痛,也为接下来的航程担忧,这时他念出了海明威笔下最为人熟知的独白: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在离岸不远的海域,脚似乎刚好可以触及到海滩,轻轻的一个海浪就可以让人飘起来。我背对着海岸,面对海平面,这博大,这宽容,这未知,这神秘,这是巨大的磁场。回头是岸,岸边有儿童在嬉戏,有人在踏浪跳舞,有人在呐喊助威。一时间,自我成为一个海岸线,划分了理想与现实,分拣了月亮和六便士,切割出未来与现在。就这样任由一波一波海浪划过自己的身躯,起起落落,不一会儿就被冲刷上岸,和着细沙躺在浪花的尽头。
圣地亚哥是迷惘的一代吗?他的迷惘是什么呢?迷惘而不自我排解,而是走向更大的世界,向外求索。2020年的今天,中国很多人已经摆脱了对物质的单一追求,他们需要新的价值定义。《老人与海》会让他们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劳碌一生,所为何事?如果这一生一无所获,又该如何度过?《老人与海》说的何尝不是个体之渺小和宇宙之永恒的对比。这让我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知识的海洋面前,一个人的作用是多么的渺小。我们不应当贪天之功,此生不敢奢望在海边捡到大海螺,只愿足够幸运遇到能好看的贝壳。为天地立心,为是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老人与大海既不是抗战,也不是协同,老人只是在大海中捞生活。生活,这朴素简单,甚至带着苟且的意味,是这个英雄的事业。在《教父》中,老爷子说:挣钱养家是男人的第一要务。也如《老人与海》一样,我们要把自己的那艘破船推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圣地亚哥在大海中先是追逐着获取,而后是被追逐着守护。虽然最后只剩下一副鱼骨,这一来一回的英雄之旅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