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不代表性

作者: 谷衣裕灵 | 来源:发表于2022-04-27 00:11 被阅读0次

    我代表你…

    我不代表你…

    我看似代表你,实则没代表你…

    我实际上代表你,但我本质上没代表你…

    代表,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我代表着你,你代表着我。在某个不能亲身到之实践之的场合,“代表”就是一个最好的存在。开会不能去了,我代表你;婚礼不能参加,我包个份子钱,代表你。这些日常层面的“代表”,“代表”就是真代表。而涉及到权利的时候,“代表”就显示出了某种似是而非的悖论式局面。

    “人民选出代表,代表为了人民。”这句话,经常成为显眼的横幅标语,在代表换届的时候高高悬挂。问题是,“代表”真的是人民选的吗?“代表”又真的为了人民吗?

    实际上,权力和资本一样,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而,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和权力又是互相依附,互相造就的。有权就有势,有势在某种程度上,也就等于有权。

    在建国初,还没改革开放的时候,资本还没有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那时候的“代表”,才比较有可能是真代表。各行各业,相差无几,严格意义上的等级和圈层并没有真正形成。

    改革开放后,资本开始渗透进来,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圈层和阶层开始越来越显示出不可轻易跨越的壁垒。得了时代红利的那些人,开始占有着这个社会巨大的资源。这些人当中,确实有不少是凭借着真才实学走上了个人事业的顶峰。这些人,也确实有比较大的代表性,从某种程度上,也还保留着一定的纯朴性,和为底层人民说话的直率性。

    可问题是,到后来,人性慢慢变了。“代表”们慢慢忘了自己的阶层出身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也竟然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农村里的少年,也曾闻过泥土的芳香。渐渐地,成了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而且,在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也是“强者众人扶”,“弱者无人顾”。当这群所谓的“强者”被拥为所谓的“代表”之后,他们也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代入自己所在的圈层,和自己在某个领域的固有经验,从这个位置出发,去建言献策。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群“强者”坐的位置不同,他们的脑袋里想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是关乎他们类似群体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了。而一大批的底层人民,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农民等劳动者,他们很显然是没有多少发声,发言的渠道的。

    当底层的人民的声音无法上达圣听,而有代表权利的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所谓“代表”们又不可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说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律,决议和为社会运行制定的规则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反人民的一面。这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权力异化”。权力本来是人民所赋予的,到头来这权力却成了伤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器。这,显然是不利好的。

    代表的不代表性,说到底,是权力分配的不合理性,以及代表选举的配额和标准有待改进。在选举代表的过程中,是否只是给社会里的所谓“强者”,“名流”,或者“精英”们锦上添花,还是能够为沉默的大多数,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雪中送炭,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将决定着这个治国之根本制度的行稳致远。

    代表的不代表性,也不是绝对。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比例调控的问题。诚然,作为行业精英的一些代表,也配得上好的代表,也确实能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出良方善议。但,也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底层群众中的先进和典型,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或许才是更加完整和立体的民声民意。

    这个社会,说到底是一个“慕强”的社会。“慕强”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能忽视了底下的人们。他们也在努力地活着,忘我地拼着。可能由于时代的机缘,个人的际遇而暂时落在了后面,但他们同样是社会的一道道光,同样值得被珍视,被发掘。

    去年,我所在的地方,也进行了人大代表的选举。名额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位高权重的人选,普通的一线人员,最多只是陪选,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以这种情况为例,领导成了代表,无非就是锦上添花,他们的立场和声音,绝对是无法等同于一线人员的。因为,一线人员口中的话语,才是各个行业中“青椒”们的最真实的心声与诉求。而开会的意义,也不是听那些领导们的高谈阔论,而是俯察底下干事人员的人情冷暖。因为,就像一棵树一样,粗枝大叶要关注,底下的藏于土壤中的藤须根茎更要深察。有时候,正是树底下根须的这一部分,决定着这棵树的长势与最后的命运。

    代表的不代表性,代表的可代表性。代表里,有着不一样的使命。这使命之箭,必须由最合适的弓手射出,这样方能有的放矢,箭箭入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代表的不代表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kk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