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文章都是凭着感觉,信马由缰地写,就是所谓的自嗨模式。跟着星姐学写作,了解了正确的写作姿势:题目----框架结构----提纲----内容----结尾拔高升华。今天我先试着写一篇。
题目:关于打游戏过不好人生的题目
框架结构:故事1道理1+故事2道理2+故事3道理3+总结升华
提纲:
1.故事1,邻居90后男孩,技校毕业,父母下岗,从小喜欢打游戏,毕业后宅在家里10年,荒废了工作,现在只能在家啃老,游戏人生;
道理1,年轻的你过着80岁人的生活,生命的意义何在?现在靠着年轻的资本,不努力不读书,终究被社会淘汰。
2.故事2,80后亲戚,年近40依然沉迷游戏中,家庭中不尽责任,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一切以游戏为主,晚上玩,白天睡,对孩子全是负面影响,父母和老婆已经受不了了!
道理2,荒废了青春,还要荒废中年吗?及时止损才是正道,否则,游戏人间几时休?
3.故事3,我的儿子是10后,因为看见爸爸打游戏而被吸引,在家一有空就偷偷玩手机游戏,打骂都不管用,已经被游戏控制。
道理3,8岁的孩子,上学正当年,学自律学做人学着判断是非,游戏能带给你短暂的快乐,但是能带给你美好的人生吗?
结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强自律,把控时间,张弛有度,把控人生,甚至把控孩子的人生。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莫非就是在游戏中虚度人生?当有一天,你的儿子也像上面故事中的两位一样,每天专业消耗生命打游戏,你该怎么办?
每一个初生的婴儿都是白玉无瑕,可是在生长的过程中,经过父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塑造影响,几十年后天壤之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要寻找此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应该先从自己的《墓志铭》倒推起,至少每一步都是向着目标走,而不应该是被游戏所荒废 ,虚度着这一天又一天美好的时光。
引用或金句:
古代没有游戏,但是也讲业精于勤荒于嬉。
其实,沉迷游戏的你,已经被行为设计学算计了。与其说你在玩游戏,不如说是游戏在玩儿你。
《行为设计学:如何愉快地做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事》中讲到:
让人上瘾的力量
玩游戏和背英语单词、做数学题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一个让人那么快乐,一个让人那么痛苦?
也许有的人认为学习更费脑子,所以不舒服。
那可未必,难道游戏就不费脑子了?
玩过大型游戏的人都知道,有些高难度环节,并不比解任何一道数学难题更轻松、顺利,有的甚至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恨不能三头六臂方可全身而退。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也活得比以前更明白了,才逐渐意识到,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做到——迅速反馈。
生理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快乐激素”,可以让人体产生快乐、安全和成就感。
在平时,这种激素的释放水平是很低的,但每当我们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大脑就会增加“快乐激素”的分泌来作为“反馈奖励”。
取得的成就越大,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多,同时这又会反过来促使人体对“快乐激素”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主要就是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在其中设置了高频率“反馈奖励机制”。
在游戏中,我们不断地打怪升级,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得到一次奖励,并因此得到快乐和成就感,之后又期待着下一次的“奖励”,从而对游戏产生了依赖。
过去PC版的电脑游戏,大概十来分钟就能让人爽一下。
几个月前,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火的一塌糊涂,因为它差不多2-3分钟就能让人爽一下。
而现如今的“吃鸡”游戏,风头完全盖过了王者荣耀,据说它一分钟可以让人爽好几下。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坐吃等死。
生命宝贵,不容虚度。
钱没了可以再赚,时间没了就是真的没了。
人生苦短,虚度的光阴都会变成你的无知与无聊,甚至成为孩子们看不起你的理由。
游戏人间的你,已经虚度了你的前半生,还要继续虚度你的后半生吗?怎么给孩子树立好的高大上的父亲的形象?如果想要改变,先从战胜自己的游戏瘾开始,少玩一小时算一小时,时间用来陪孩子,锻炼身体。
作为家长的你,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少可以判断哪件事对自己有利,哪件事对自己有害,讲清楚道理,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五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