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沐森读书的小天 沐森夜读 3天前
01
Emma最近在发了一个友圈,简明的说“这是一条没有屏蔽我爸妈的动态”,配图是她跟男朋友的合照。我本以为,这样的友圈没有什么,但是很快,我看到下面有很多评论说“佩服你的勇气啊。”“竟然不屏蔽父母,怎么想的?”“你会后悔的”“等下你妈妈一定打电话给你”……我看到底下几乎一片倒的不支持友圈对父母开放。
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据说50%年轻人屏蔽父母是因为?》的广告,这个广告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女儿在城市中奋斗,面对父母的“瞎操心”,总是嫌唠叨,发的朋友圈也被父母各种担忧,所以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春节,她决定不回家,而是去非洲挑战沙漠马拉松。在非洲沙漠马拉松,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助,中途快要放弃的时候,她却在异国他乡听到了父母的加油声。
02
原来,视频中的父母历经各种困难,第一次出国,坚持去为女儿加油。记得视频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无论我去哪里……想做什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都有你们在。”在广告结尾,女儿从内心深处感谢父母,和父母围坐在火锅旁,举起百威啤酒和父母碰杯两次。“爸妈,永远是世界上最支持我们的人,这个新年,碰杯两次,对他们说声谢谢。”
这个视频之所以会这样拍摄,是因为《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的洞察报告。这个报告中的结论,走心而扎心:52%的子女与父母在不同的城市,20%的子女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分开住;只有22%的子女日常和父母见面;40%的父母会浏览孩子的每一个朋友圈,但是52%的子女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51%的子女认为不会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78%的父母表示会支持……
03
报告中显示,90后约有1.74亿人,这么算来,有将近1亿人的朋友圈都屏蔽了父母。现在我们年轻人聊天总喜欢扔表情包,而爸妈会曲解我们表情包的含义,记得有一次,我扔了一个类似想死的表情包,我妈马上打电话过来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
知乎上有人是这么分享他发动态,朋友及父母的区别:发的是“做饭切了手,鲜血直流。如此血腥刺激英勇壮烈的画面必须朋友圈走一发啊!”朋友1:没钱买肉了?朋友2:哎呦就你丫还做饭,男票:你个蠢货,等着我买邦迪去。妈妈:看你朋友圈,咋又切到手了,你就是粗心大意,让你小心点小心点,做饭的时候就专心做饭你就是不听,又慌着去看手机呢吧。这次把手切了,上次把碗给摔了,之前还把菜烧糊,你要啥时候才能长大点儿,我跟你讲,你这样…,爸爸:回家住吧,家里要啥有啥,自己在外面有啥好的。
04
更多时候,我们的父母是这个时候最关心我们的,但我们却因为这个关心不潮流,跟不上我们的步伐,所以我们就不拒绝跟父母进一步的交流,但是父母跟我们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时代更加不一样。
但父母更多时候更愿意为了我们去尝试这些新知识,他们从不会用智能手机到会用智能手机打电话,发微信,还会发红包,看友圈。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看到我们的友圈动态上什么都没有,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出来工作后的我们,当地理距离足够远的时候,难道还要让我们和爸妈心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