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
一个学音乐的年轻人很自卑,偷偷地躲到山上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他遇到一位特殊的老人。这位极瘦的老人静静地坐在一张长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那位年轻人……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老人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
老人对年轻人说:“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请接着拉吧。”
年轻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拉不好。老人鼓励他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年轻人的心,他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得有几分兴奋。以后,他每天清晨都到小树林里练琴,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他,看他拉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年轻人的琴艺日渐长进,逐渐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后来,年轻人知道了那位老人并不耳聋,而且还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当过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这个故事中老人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动冲击着我。老人是一个十分懂得倾听的人,也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老师,她用认真倾听的方式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塑造了一颗热爱生活、满怀信心的美好心灵。倾听是一种习惯,是对人的一种礼貌,更是一门艺术。善于倾听的老师,将会受到学生的信赖;善于倾听的老师,将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善于倾听的老师,将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其实,倾听是一种双赢关系。
这是我和我的孩子们的一个故事。
二年级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当时出来这么一道题:“一只船上有5个人,有 5只船,请问2只船上坐几个人?3只、4只、5只呢?”要求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分别列出算式,得出四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等把第五只船的人数用算式表示出来时,大部分学生齐声说出口诀:“五五二十五”。随即有一个声音说:“不对,不对!应该是五五二五”,一下子教室里沸腾起来,有的学生争着说:五五二十五。有的学生受刚刚学生的影响,说:五五二五。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问,为什么是“五五二五”。夏梓栋回答:“前面三句都是四个字的口诀,所以这句也应该是四个字的”。还挺善于找规律,这是当时我对孩子的评价。后来我就发现夏梓栋同学对找规律的题目特别感兴趣,不管多么复杂的题目他都十分有耐心。其实我真的没有想到,课堂上我无意的一句评价,孩子反而会有这样的反应。
反思我的课堂和日常,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够耐心的情况,根本不专心听学生讲些什么,甚至不等学生把话讲完,就直接打断,急于纠正学生的问题,忙着讲解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内容。这个时候,我可能只是陶醉在我自己的课堂中,而没有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十二月的这本书翻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大学老师讲给我们的故事再次让我反思。一定要做善于倾听的老师,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把,扬起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我会一直努力的向那位老师学习,要求自己善于用心倾听,多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我的学生就会像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小树苗,生机盎然,幸福地自然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