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
拼劳动——卖身;
垒资产——暗着抢;
玩金融——明着抢。
人生逆袭就是一个从卖身到抢劫的过程。
【一、拼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
绝大多数人都需要靠劳动来获取财富,我们所说的竞争,几乎都是在劳动收益上的竞争。
劳动是啥?
就是出卖自身的精力、体力、脑力、经验、时间等,换取利益回报。
说白了,就是把自身当成一个劳动工具出售,竞争就是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绝大多数人都在劳动层,只有少数人才能“不劳而获”,这也符合金字塔社会的基本逻辑——多数人干活,少数人享受。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人,所谓创业也同样是出卖自身而已。
其实这样不叫创业,叫换个方式卖身,真创业是卖别人,不是卖自己。
被利用的价格
我们从小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初高中辍学步入社会,有的一直啃书本到硕士、博士、博士后,抱着孩子步入社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啥?
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获得具有竞争优势地位的劳动收益,说白了就是如何能更好的被人利用。
这么说,难道劳动分贵贱吗?
兽哥:分!
同样敲键盘,你打一份营销推广PPT,和敲一份资产评估PPT,得到的回报肯定不一样;
同样扛东西,你扛化肥麦子,和送送货送外卖,得到的回报肯定不一样。
谁都想在同样精力与体力的付出下,获得更高的回报!
每年高考,家长最关心的除了孩子考试分数外,就是报考志愿如何填,甚至花钱请“大师”来给指导指导——孩子学什么专业将来毕业了混的相对好?
劳动的定价
说到此处,诸位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样的劳动“最值钱”?
要想知道什么“最值钱”,首先得明白劳动是怎么定价的。
劳动定价一种是人为制造的,一种是市场制造。
人为制造的,也就是“有形的手”操作的:
核心:看风向!
比如,体制内看报纸玩手机消耗一天时间,可能和体制外拼命敲键盘、搬砖头消耗一天的收益一样多,甚至前者收益>后者收益。
也就是投入回报率不在一个量级上。
比如在改开初期,为了调整劳动结构,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到工业劳动,怎么调整?
把农产品价格往死打压,工业品价格抬升,这样在劳动分配上自然工业劳动远>农业劳动。
形成“剪刀差”,只要人不傻还年轻,拖家带口去沿海。
农业一直比二三产业要收入小,这个是“遗留”问题,也是金字塔“分配”问题,这个在很多文章讲过了,但是到底谁的劳动收益靠谱,这个也是个未知数。
大家都是被利用的,就都容易被“遗弃”,比如此次疫情,充分展示了农人可以自给自足的本事,疫情对农人影响远小于城市中产,后者因为疫情所带来的收入停滞、失业、债务不会停滞继续滚动,如果疫情延续时间长的话,中产很容易破产归0。
假设真到那个份上,你说谁的劳动收益靠谱呢?
还有一点,在《九大阶层》里说过,大组织调整社会结构,解决社会矛盾,其中一点就是在调整各阶层收入比,这个层里吐点出来,那个层里多吃点进去。
市场制造的,也就是“无形的手”运化的:
核心:看供需!
比如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在科技发展上整体质量并不高,对于高精尖人才来说需求口比较少,结果就是你在专业学习上再敬业,也未必有什么实际用处;
在这一点上看,高校里的专业设置都是虚的!
什么样才叫实?
就是社会生产结构与专业招生结构是相配比的,比如你学物理学得好,到了社会可以用得上。
而实际上,除了一些特别专业的(比如兽医、计算机)的学科外,大量学子步入社会就干俩事:销售和文员。
看看企业排行榜、富豪排行榜就知道了,不是玩地产就是搞网游的(互联网大户基本都靠游戏赚钱),这些对口需求不是销售、文员和很少一部分技术工。
再比如从微观层面上看,在教师比较好混的时期,家长会给孩子报考师范类的较多,等一堆师范生都毕业了,教室岗位招不下,供严重大于求,咋办?念四年师范最后还是去做文员或销售。
命运在这里的逻辑反应就是:
绝大多数人的“过程”不一样都不取决于个人,因为认知范围狭窄,不可能一眼就看到哪个劳动收益最大,且最光荣。
人生命运在此处,就像风中的飞沙,飞到哪你根本不知道。
有哪个人跳出来跟兽哥说:老子搬这块砖,当年早就想好了!
多数人的命运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
或者说都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进的,具体走到哪,看“吹”到哪。
改命!
改命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认知!
人的逆袭必然要经过劳动层,没有“劳动改造”被人利用过,你也学不会怎么“利用别人价值”。
在这个层里,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认知,尽可能的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等方面,找到你最适合的且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劳动收益最大化的地方。
人在35岁之前,都有这个机会。
一般人23岁毕业,社会10年生活能有此认知已经算不错了,当然读兽哥的东西能提前建立认知更好,有了认知就会有意识的去找路子。
基石!求快!
人逆袭的基石,或者所谓第一桶金,几乎都是在此层造出!
通过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取得合理的或不合理的。
等积累到一定数额,即可升到上一层:开始垒资产。
【二、垒资产】
如果说劳动层是基石,求的是快;
那么资产层就是架构,求的是稳!
人类社会的财富就两块:创造+存储。
这也符合人本性格,社会创造的东西多了,贪婪使人存储。逢人见面炫耀的就是谁存储的东西多,我存货多就比你牛。这是一种占有欲和安全感。
经济学不用搞那么专业高深,复杂的系统有复杂的说法,简化系统有简化的说法,实用才是最好的逻辑说法。
闭上眼,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分三层在流动:
底下一大块,是劳动在流动,收入在流动,大组织对这块是有“调节”的,毕竟是特色的;你命运凑巧被“调节”到好位置,那么劳动收益就大,被“调节”到差位置,再努力也只获得个仨瓜俩枣,自悟!
中间一块,是资产在流动;下面整体劳动层创造的诸多财富,多了就要堆积起来,形成各类资产,不然怎么分穷富?
这就是“有产者”的来源,ZB主义和几十年前咱们搞的SH主义理论上在此区分。
众生无产的话,只剩下劳动价值了,堆积的东西都是大组织的,这叫G有制;
房子是分的,吃的是分的,甚至媳妇也是组织托付的,这样一来人的积极性是很低的,这种东西关起门来自己玩可以,投向世界怀抱是玩不转的。
从历史可以推导出来,能明白啥叫资产的人,最早也就是六十年代的人,到今时今日也就三代人赶上了。
今天的年轻人为何奋斗回报低,是因为“空间”很小了,因为社会发展太快,毕竟几十年走完西方200年的道路,“空间”几乎都被60、70的人给提前占了,这些早先的“有产者”生了孩子继续占着绝大多数资产。
如果把现在资产的背后持有者都透明化一下,翻出来大家看看都是谁,应该很少很少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改造”的后起之秀,多数还是六七十年代早占地盘的家庭。
而货币是资产交易的等价物,所以堆积起来的这些东西就用货币的数字去表示,也就是资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堆积的资产,通过等价物货币交换,可以换1个劳动者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劳动收益。
劳动是相对比较公平的,而资产带来不公,资产的囤积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对劳动的囤积,因为无论何种资产,最后都会建立在劳动这个地基上,由劳动最后埋单。
1个资产可以囤积1个人几辈子的劳动价值,社会推高资产价格,而收入不变,相当于在提高资产持有者囤积劳动的量级,这是一种隐性劫掠。
当你劳动层积累足够时,就要开始思考怎么“隐性劫掠”了。
但在特色SHE会,不是你想劫就能劫的!
能玩的资产和不能玩的资产
为何大量信息都在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很匮乏”?
因为能玩的资产太少,不能玩的太多。
老百姓一提到资产首先想到房子,再次想到股票,稍微境界高点的想到股权等。
为啥?
诸位到此处能得出个结论,资产就是不用卖身,而帮你不断赚钱(或者叫赚取他人劳动价值)的东西。
所以这东西肯定不光是房子和股票呀!
简单好操作来钱快利润厚的资产,不是凡夫俗子能参与得了的,整个民营都参与不了!
民营或凡夫俗子能参与的,定为收割型资产——是上面收割你,和底下刨食互相收割。
资产就是搞收割,只能往下收割,最多平级互相收割,再思考思考房子和股票。
你所能摸得着的资产,都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收割机。
这个东西再往上去说,就是国与民的辩证关系问题了,没法说。
【三、玩金融】
如果说资产层是“隐性”劫掠,那么金融层就是显性的,很直接。
金融是什么,不是那些什么理财p2p,那都太抬举了!
金融是通过权力制造漏洞,钻漏洞就是金融。
这话应该是最“不专业”最粗鄙的解释金融的了,但兽哥告诉你,最粗俗的就是最真实的。
通过表象倒推本质:1个人从来不干活,通过这个率,那个率的,把钱转起来,就越来越多。而所有的东西最后都要劳动来埋单!
底层劳动堆积成资产,通过各种资产载体来玩金融——连起来就是价值通过货币变“魔术”。
金融玩的就是货币,了解货币洞悉货币,即可在认知上占到金融层,从最高处俯瞰资产层和劳动层,这样才会看得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