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讲师)
前几天,我收到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楹联学会的约稿函,受邀创作一首诗。诗作镌刻在电白荔枝公园文化长廊,以增添景点的文化内涵。阅读了相关资料,构思了好几天,一无所获。是歌咏荔枝公园呢,还是写与荔枝有关的内容即可呢?有点纠结。后来,我选择了后者,希望借这次命题作文的机会,表现个人的生活和情感,应该不算离题吧。
电白荔枝公园记得有一年,在参加广东省一次征联颁奖活动之后,我受获奖联友之一梁老师之邀到电白游玩,在邓先生的私家园林馨泽苑里,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悠闲的一天:下棋、品茗、评诗、玩联……古人的风雅之事几乎都体验了一遍。正是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少不了大啖荔枝。虽然是第一次谋面,我们却一见如故。梁老师对我青眼有加,大赞我的联作如何如何好。第一次听到素昧平生的联友评价我的联作,受宠若惊。电白友人的热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每一年荔枝成熟的时候,梁老师都要送我荔枝。为了确保我吃到新鲜的荔枝,他通过空运把荔枝寄过来。每次打开泡沫箱,都可以看到荔枝身上盖着一层被子——冰雪。还没有吃荔枝,就能感受到夏日的清凉扑面而来,当然还有寄赠友人的热情。礼尚往来,投桃报李,我该回赠梁老师什么礼物呢?我想到我们赣南的特产——脐橙。于是,每年秋冬时节,我都会寄送赣南脐橙,让他品尝赣南红土的风味和客家的情怀。
电白荔枝公园为了表达对电白荔枝的喜爱,表达对电白友人的感谢,我创作了这首五律《电白友人航邮荔枝报以赣南脐橙》:
荔剥玉浆白,橙分金颗黄。
连枝犹被雪,沾土复披霜。
报愧鸿迟托,收惊马速将。
重赓赠梅句,三咏木瓜章。
首联“荔剥玉浆白,橙分金颗黄”,描写荔枝、脐橙果肉的颜色和形状,把荔枝肉比喻成玉浆,把脐橙比喻成金果,形象鲜明。“剥”和“分”,又让读者想见收到果礼的人剥开荔枝、破开脐橙的手。题目写寄送果品,开头却不写如何寄送,而是写果品的形象,这种手法叫先声夺人。不对,应该叫“先色夺人”,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吃的兴趣和读的兴趣。
颔联“连枝犹被雪,沾土复披霜”,写寄送荔枝特地把枝叶留下,用冰雪冷冻;寄送脐橙沾上了泥土,披上一层寒霜。此联表面上写邮寄果品开封时的样子,其实是暗示馈赠者都把最鲜美的果品送给友人,借以表现两人深厚的情谊。
电白荔枝公园颈联“报愧鸿迟托,收惊马速将”,是写邮寄的时间和工具。上句写我感到惭愧,不能及时回赠礼物,而自己收到礼物却非常快。鸿和马,古诗中常用来寄送书信、荔枝等物,这里指代飞机、车船等邮寄工具。一迟一速,看似矛盾,实际上还是表现要将最甜美的果品送给对方的意思。我不及时回礼,是因为脐橙要等到经霜后才更好吃。将,是携带的意思。“收惊马速将”,“惊”似乎有点夸张,因为空运本来就很快,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在被告知荔枝已经寄出之后,我因为忙碌没有特意关注,等得知礼物已送到之时才惊觉邮寄的速度非常快。
尾联“重赓赠梅句,三咏木瓜章”,用了两个与寄赠和友情相关的典故。上句用陆凯寄赠范晔(一说范晔寄赠陆凯)梅花的典故。据《荆州记》记载,陆凯与范晔交情很好,从江南寄梅花一枝,送给在长安的范晔,附赠一首诗。诗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有资料说,范晔写的梅花是梅岭的梅花。梅岭现在正是在赣南的管辖之下。在另外一首写寄赠赣南脐橙的诗中,我也引用这个典故。诗云:
好景君须记,深恩自合酬。
岭梅开尚早,先寄一枝秋。
下联运用《诗经·木瓜》的典故。诗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了解这两个典故之后,不需要详细解释就可以明白诗句的含义。“重赓赠梅句,三咏木瓜章”,就是说,我想续写古人赠梅的诗句,再三吟咏《诗经·木瓜》的诗句,体味投桃报李的情感。三,也可以理解为三章。《诗经》里很多篇都是三章,木瓜篇也是如此。
这首诗既要写荔枝,又要写脐橙;既要写友人,又要写自己。如何恰当地安排先后顺序呢?看看我的构思。首联“荔剥玉浆白,橙分金颗黄”,是先写荔枝和友人,再写脐橙和自己。颔联也是,“连枝犹被雪”,写荔枝;“沾土复披霜”,写脐橙。当然,“连枝”和“沾土”不妨理解为互文。颈联是否还是如此呢?不是,有变化了。“报愧鸿迟托”,先写脐橙和自己;“收惊马速将”,写荔枝和友人。尾联,“重赓赠梅句”,看作写自己、写友人都可以。“三咏木瓜章”,用诗经典故作为结句,让人回味。
电白荔枝公园为了使语言形象、含蓄,除荔枝和脐橙之外,我还精心选取了一些物象作为意象,如玉浆、金颗、雪、霜、鸿、马、梅花、木瓜。这些传统意象,也能够很好地表现现代生活,传达现代感情。如果将云鸿、驿马代之以飞机、火车,既大煞风景,又索然无味。很多人说,既然要表现现代生活、现代情感,就要用现代事物现代词汇,不能用古代那些已经生出老茧的意象。道理似乎是这样,但如果践行到具体诗作中,就会发现问题并非那么容易。这里涉及到王安石所谓的“诗家语”问题。写诗就要用诗歌语言,用文学语言,而不能用日常语言,更不能用科学语言。即使是口语入诗,也要经过一番改装,而不能照搬。那些主张用新词汇写诗的人,实际上混淆了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误认为诗歌也可以用日常语言来表达。其实,即使是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的诗人黄遵宪,入诗的词语也不是没有选择的。不信,我们将他《杂感·其二》的几句诗改动一下试试。“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改成“天地分不清,就像个鸡蛋”,怎么样?够大白话了,可惜这不是诗。“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端溪砚”改为“端州砚”又如何?意思完全一样,却不能让人体会到“端溪”“薛涛”之借对的工巧、精妙之处。回到这首诗,“收惊马速将”的“马”改为“车”如何?似乎也可以,但就不能让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著名诗句了,也就不能让人更充分领略荔枝厚重的历史文化了。
这首诗的对仗最大特点是通篇都运用了对仗。对仗词语既工整又有变化。如“玉浆白”对“金颗黄”,“被雪”对“披霜”都很工整,“赠梅”“木瓜”之对看似略宽,实际上两者都是诗篇名称。视为借对也未尝不可,这更可见其精妙之处。
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12节新课程,请看以下链接:
更多征联写作指导教学内容,请看以下链接:
更多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教学实录,请看以下链接:
对联教学实录|如何写出文学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贺联?这里有个案例
前期6节课程,请看链接:
第六课:春联是写作门槛最低、获奖最易的一类楹联,同意的请拿起笔来
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课程暨训练营已于3月9日晚7点正式开学。学时共计180天。教学内容包括12节精品课、一对一辅导、《对联话》品评等9大内容。请有兴趣的联友微信联系曾老师幺三五七六六五一三幺二。
详情见以下链接:
我们的口号有四个。一个是端端正正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一个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个是感恩遇见,感谢信任,感奋同行;一个是各是其是,各美其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