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谛第一义
每一节的具体结构是:
一、引介即”垂示“,即是该则的案例
二、对此则案例的解说加以评唱。
三、列出雪窦重显的颂古诗
四、对颂古加以评唱,提示公案的内涵。
一、垂示(案例)
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使知是牛。
举一明三,目机铢两(一眼能分辨铢两的细微差别),是衲僧家寻常茶饭。
至于截断众流,东涌西没,逆顺纵横,与夺自在。(在东涌西没,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在顺逆各种环境下,能做到收放自如地接受度化众生)
正当恁么时。(什么人可以做到)
且道:是什么人行履处,看取雪窦葛藤。(且看雪窦禅师如何理清言语、知见的纠葛)
二、对此则案例的解说加以评唱。
梁武帝问达磨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磨云:廓然无圣。(大彻大悟的境界中没有凡圣的区别,既不故意舍弃凡,也不刻意追求圣)
帝曰:对联者谁?
磨云:不识
帝不契
达磨遂渡江至魏。
帝后举,问志公。(帝后来将此事说与志公)
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
帝云:不识。
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帝悔,遂遣使云请。
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云取,阖国人去,他亦不回。
三、列出雪窦重显的颂古诗
颂古:圣谛廓然,何当辨的
对朕者谁?还云不识
因兹暗渡江,岂免生荆棘
阖国人追不再来,千古万古空相忆
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
师顾视左右云:这里还有祖师么
自云:有,唤来与老僧洗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