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的课程,我在遥远的加拿大为大家录制。加拿大和中国相差12个小时,林紫机构总监吴霞老师经常往来两国,对于时差,她的感悟是:当你发现时间只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确定的概念时,你的认知局限会又打开来一点,可以站在一个更大的维度上看世界、看自我,看见世界和人的多样性,不再有那么多“一定是怎样、一定要如何”的执念。这样的领悟,与我们今天要谈的灵性自我有关。
什么是灵性自我呢?
前两天,我去安大略省的彼得堡市,参观了一个印第安原住民中心,那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捕梦网。传说在十八世纪的印第安部落里,一位少女做了个梦,梦中,一只蜘蛛教她如何织网,并告诉她,网可以捕捉美梦,困住噩梦。那些被捕捉的美梦将会穿过网的中心,像流水一般,顺着羽毛流进你的梦境中。而那些被困住的噩梦,伴随着次日的阳光灰飞烟灭,消失得无影无踪。少女醒来后,依据梦境,制作出了第一个捕梦网,并教给了部落的其他人。
现在捕梦网已经流向了世界各地,本身并不是稀奇之物,但有没有人真正相信它的神奇力量呢?我采访了一对印第安老夫妻。丈夫说:“当然!昨天它还给了我力量!”妻子补充说:“他梦见了去世的亲人,而捕梦网让他平静。”他们的叙述,让我想起中国的一种植物:结香。可能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枝条柔软可以打结的结香,又被称作“梦树、梦花”,传说这种树可以解梦,晚上做了梦,大清早起来,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去把它的树枝打个结,如果是好梦就可以实现,是噩梦就可以化解。是什么让相距如此之远的两个民族、对梦有着如此相近的习俗呢?
这,与人类共通的灵性自我有关。
灵性,在中文语境中有很多意思,可以指“精神、精气”,可以是“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也可以特指“对宗教的悟性”,还被用来指代“灵魂”。在心理学中,灵性指的是“灵性需求”。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超个人心理学流派认为,人具有四种层次:(1)生理层次,(2)情绪层次,(3) 理性层次,(4) 灵性层次,也叫超理性或超越性层次,并认为这样的模式才能忠实地反映出人类的普遍经验,而且符合人性。而灵性自我,就是存在于灵性层次的自我。
在印第安原住民中心,一位73岁的画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最喜欢的自己的一幅作品中,凌晨的黑暗中透出光明、一大一小两个人走在天际、一只乌龟守候在路的尽头,天上,有一颗明亮的北极星。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6岁到16岁,他被强制送入寄宿学校,接受殖民政府对原住民的同化教育。16岁的时候,他忘记了父母的姓名、忘记了自己的来处,不知道自己是谁,活得非常痛苦,开始酗酒,直到有一天,他梦到了作为自己守护神的乌龟。醒来后,他找回了自我,从一个精神上的瞎子变成了看得见的人,无师自通地开始绘画,在画作中疗愈自己。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人的经历,让他的自我发展严重受阻、无法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同和完善的人格、陷入了酒精依赖。而最终带他走出黑暗的,是那个始终醒着、并且从未放弃成长、渴望的、自我的核心部分,荣格把它叫做自性,而超个人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们,则把它称作:灵性自我。
灵性自我,是超个人心理学流派的核心概念。超个人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着重探讨人的灵性,以及认识灵性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关注的是:个人成长、高峰体验、神秘经历、以及超脱传统自我界线的发展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