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有小学生,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

家有小学生,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 可乐树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14:25 被阅读0次

      欢迎来到一年级之 第一章 ——  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熊书屋,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09月06日,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欢迎来到一年级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的第一章《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书的作者是卓立,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具有50余年一线小学教育生涯的儿童教育专家,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教育功勋人物。他提出“和谐教育”的大教育观。在本书中将一些经验,一些体会,一些故事,一些虽然不容易定义和分类,却非常值得与年轻的父母们分享的东西。帮助年轻的父母们和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卓校长首先要和大家说的是两句话:

    1.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一年级养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是非观念,会受益终生。

    2.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 “父母”是一个一旦选择,就要终生从事的职业。可是这个职业,没有岗前培训,也不会被要求持证上岗;同时,这个职业在孩子的成长的不同阶段,它的工作内容也是大相径庭的。孩子进小学了,家长也要学习做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家长需要主动学习担当小学生家长的本领;学习科学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包括教育法规。家长越主动,孩子和父母未来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越高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本书的第一章: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孩子上了一年级,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下。

    一、父母们准备好了吗?

          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很多时候,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孩子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面临的课题都不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孩子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期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伸出援手......这一切,都在汇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理之中,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力量。

    现在就来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

    1.  按时接送孩子

          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节奏做出新的按排,力求“准时接送”。

          准时送孩子很重要!

          让孩子在一天的开始就有好的状态。迟到,孩子会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瞩目下进到班级里,孩子心里必然会不自在;有时还需要和老师解释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这个“迟到”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解释、负多少的责任,往往会讷不所言,或心怀愧疚。课堂已经开始,孩子又要花时间进入课堂氛围、跟上大家的进度。结果,这一天孩子都会过得很被动,好像总在追赶大家的进度。

          放学准时接孩子更重要!

          每天放学,一站到校门口就能看见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脸,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欢喜,孩子往往就会兴奋地和你分享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试想,你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你的爸爸妈妈在全班同学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姗姗来迟,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还能够兴高采烈地和聊聊今天的趣事吗?孩子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怀疑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担心父母还会不会来接自己,担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父母会生气以至于不出现的事情......这些想法都能让孩子垂头丧气。

          所以,在一年级准时接,准时送,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很有帮助的。

    2.  课后托管班

          选择课后托管班的原则是,如果校内有,先考虑校内的。校内的通常是学校提供给家长的便利,通常没有费用或费用很少,同时老师也是学校的老师。如果选择校外的,提前多打听,最好能够和同班同学结伴去。

          在一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的作业;但是,我们每天仍然需要留出至少3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当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帮助他们逐步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在学习上温故知新、总结方法、循序渐进。

          所以放学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家长需要预先做一些计划。

          承担这件事情的人的优选顺序是:父母—高品质的课后管理机构—祖父母—普通的课后管理机构。

    3.  按时睡觉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兴奋、紧张、好奇.......多种情绪丛生;他们尤其需要按时作息,晚间的休息时间要在9点以前。

              8:30洗漱完毕,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阅读或亲子阅读的时间,9点熄灯入睡。这样才能够保证第二天上学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

              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不反感的话,把一些需要背诵的英语或诗词在临睡前过一遍,会记得更牢。

    4.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需要父母的参与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颗鸡蛋,从里边主动打开是新生命,从外边被动打开就是食物。一年级伊始,我们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上陷入被动。虽然一年级的功课对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但家长也不能生轻慢之心,要用心引导孩子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真的是课堂上随便听听就会了吗?当然不是。一年级的核心的学习任务根本就不是课本上那些只是,那是什么呢——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1) 爸爸和妈妈。谁管孩子的学习比较好?

            这件事最好的选择标准是:谁更愿意管孩子,谁就来管孩子的学习。而不是谁有时间,谁在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

            让更有意愿来管理孩子的那一方来管理,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愿意做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较忙碌、没时间每天监督和沟通,那么双方可以在充分讨论后,协商好,好好分工。譬如,提前分配好课后作业中新知识、复习、预习、课外延伸阅读,兴趣课的时间安排;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问题的时候,如何引导;面对孩子反复做错的题,如何训练......制订好计划后,由时间比较充裕的一方来执行,并且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互相不断地反馈调整,知道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学习节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妈妈能体恤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比较宽容,对待孩子的学习做不到严格或者坚持,但在孩子一时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好的学习习惯迟迟没养成的时候,妈妈往往会感到无助。其实,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把学习上具体的问题交给爸爸来负责。爸爸来制定具体的战术,和孩子一起来坚持习惯,解决问题。譬如孩子考试不及格,自己也很沮丧,这时候,家长不要指责,妈妈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虽然自己也愿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绩,但是更愿意他开心。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之后,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找到孩子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导致丢分的小习惯,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制定改正坏习惯的计划,并坚持下去。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妈妈全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还要应付孩子各种各样的熊事儿,很容易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失去耐心,容易爆发情绪。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在日常的育儿生活中参与比较少的爸爸会是承担这个任务的优质人选。爸爸对孩子日常生活参与比较少,就更能够就功课论功课,简单直接解决问题。(这一条对于有二宝的家庭很值得参考哦)

            另外和大家分享两个我的个人观点:和孩子谈学习时,一定要用正面情绪,让孩子感觉到,一谈到学习,都是良好的氛围,没有或很少有负面的感受,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父母间如果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产生了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背着孩子解决分歧,然后统一标准,再要求孩子。(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不是书中提到的)

            如果看顾孩子的课后学习需要委托给祖父母或者校内校外的辅导机构,仍然建议:在孩子正式的学习生涯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时间来亲子管理总结,再拜托给别人就会好很多,这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1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相比以后叹着气花更多的时间,何不欢欣鼓舞地早花时间,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2)在我们家里,如何创造学习的氛围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宜相彰或者互相磨砺着搭建出了一个家庭气质的基调,然后孩子带着自己的天生气质加入其中,带来冲击的同时,更多地在被熏陶,潜移默化。

            在家庭里,好的学氛围,就是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看到:每个人都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做娱乐自己的事情。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可以是学习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饪。没有哪个妈妈会在一下班回家,先追两集美剧再开始安排一家的晚饭,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和排序。完成当天的学习再娱乐,这个标准,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妈妈日复一日在做家事、爸爸日复一日都在各种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会总结不出这个标准,那就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到、看到,就能体会到。

            小学一年级的课后学习时间以30分钟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个小时。

            高效率地利用好时间之后,就让孩子自由娱乐了吗?是的。

            我们的小学生,现在的课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为某一门功课、某一个讨厌的课外班痛苦之前,已经先为“被安排得喘不过气来”痛苦了。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不也还是需要父母提供选项吗?在不动声色中,给孩子“自由”的娱乐提供有引导性的选项,也是家庭氛围的建设。妈妈要到附近的公园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爸爸最近的课题里,有一些需要查证的资料,孩子要不要来帮忙?奶奶今天要做一道有简单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爷爷最近书法练得很投入,孩子来研个墨、展个纸吧......在家人做的事情中,有可能就邀请孩子来参加,他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就这样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往往就这样自然而然建立起来。

            3)如何在家中创造阅读的氛围?

            第一,家里有书,有适龄且符合孩子兴趣点的书;

            第二,父母读书,手不释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爱上阅读的最好理由;

              第三,阅读硬件准备:方便找书取书的书架、一个能舒服坐下的地方、柔和的光线(自然光和灯光)。

            如果大人就是不爱读书怎么办?

            可以试试反过来让孩子做你的阅读导师,帮你规划书目,在网络大促的时候抢购图书,指导你阅读的进度......也许你最后还是没有爱上阅读,但是孩子没准儿就爱上了。

    二、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1.  6岁上学,不要抢跑

          下面几个方面的情况会有助于我们预判孩子对于一年级生活的适应能力:

          a.9月份开学的时候是否年满6周岁,或者超过;

          b.在同龄孩子中,显得稚嫩,还是刚刚好,或者沉稳;

        c.能和你一起或者独自安静地看完一本绘本书;

        d.能区分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属于球体、长方体、立方体等;

        e.能区分自己的名字,能够写或画出来;

        f.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

        g.能数数到20以上(不用更多了),能理解加减法的意思;

        h.知道自己的生日;

          i.在离家两个路口之外,能找到回家的路;

          j.会从头顶扔球;

          k.能骑尺寸适合的单车;

          l.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m.能独立完成上厕所的全部过程;

          n.需要的时候,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

          o.需要的时候,愿意和能够求助。

          理想化的状态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开学的时候,都能够满足合乎以上的15个项目。但是总有或这或那的少数几项不能够全部达到,这也没关系,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准备好。只是父母需要判断一下,是从未尝试和练习,还是能力不能达到,需不需要投入更多一些的关注和引导。

          新生儿的差异是按天算的,婴儿期的孩子的差异是按月算的,幼儿期的孩子的是按照季度算的。就算是儿童,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提前抢跑入学的孩子,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许不比别人差,但在班上往往成了“小字辈儿”,总爱跟从比他们大一点的孩子,或者养成从众心理,缺乏创造性,缺乏领导或者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缺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感觉出来已经悔之晚矣。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或是一些个别的超常的孩子,他们可以提前或者是错后入学,但必须有家长和相关部门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考量后才可以做出决定。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秋天,这是命运给孩子的一件礼物,他的行为能力、心智都是在同级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生长发展的那一个,他就有可能行有余力、轻松自如地进入小学阶段了。做父母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收回这份礼物呢?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全然自我,舒展开合任天真......让孩子多享受一段这样的时光吧,没有必要认为地提早把孩子拖到社会化发展的轨道上来。

    2.  需不需要上个学前班

        虽然想说:不需要。

        但是,结合我们一年级课堂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会答:需要

        学前班的目的是:预先感受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而不是去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的提前灌输。

        学前班要因需施教,每个孩子需要多少,能接受多少,我们就给多少;不能做一刀切的标准要求;不考试不评判,只观察只建议。

        学前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孩子在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表现出来,可以给父母一个提醒,以便更早找到对策。

    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课堂上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游戏当中;玩自己的手指或衣服;试图和同学搭讪或邀请同学一起玩游戏;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者干脆走到老师附近,近距离观察老师的行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年龄偏小,或者行为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和课堂学习匹配的阶段。适应课堂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先不要再掌握知识或者技能上做过多的要求,陪他慢慢来就好。

            第二种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孩子,在进入学前班以后,每天早上用各种形式说:“我不想上学了”,一万个理由不想去上学。家长需要了解是课堂纪律,还是老师教学的额你容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还是两者都有,这是孩子最初接触和产生与学习相关的压力感,也意味着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毫无障碍地进入课堂学习。

            第三种是,真的生病了。平时很健康的孩子,忽然变得时不时就感冒了;看见喜欢的事物没有以前贪吃了;流鼻涕或者咳嗽,一直也不好;偶尔,大小便也控制不好了。这种状态是第二种的升级版,不知道该如何释放的压力通过身体真实地表现出来了。让孩子在家稍作休整,保证健康的同时,孩子会在距离感中,重新感受自己的学校生活。同时了解孩子的压力源,帮助孩子及时释放。如果还是都没有用,那就考虑换一个学前班吧,毕竟没有孩子是刻意要抗拒新的环境的。

    如果你不想强制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没有送孩子到学前班学习,您也不必焦虑,可以用以下办法应对:

    第一是,孩子入学前一年,父母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带入一些一年级的知识概念;

    第二是,在开学后,及时和老师报备自家孩子的情况,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如果有落后于大部分同学的地方,听听老师的建议,抓紧补上就好。

    有准备就会有方法,也就能选择。

    3.  仪式感

          帮助孩子走进小学生活,“仪式感”是一个好帮手。

          1)关于名字的仪式感

            从孩子准备上小学开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孩子的大名来称呼孩子。郑重的告诉孩子,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将称呼他的大名,这是对他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孩子,从名字上你就是独立的,你将是一个独立的人。

          2)关于入学照的仪式感

            虽然现在拍照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很普通的行为。但还是提倡,年轻的父母们,在孩子入学前的那个8月底,找个时间,带孩子到照相馆去照一张标准的入学照片。

            最好选择传统的老字号照相馆,这样的照相馆自带一种庄严端正的氛围。如果孩子校服已经发下来,就让孩子穿着校服,拍一张正正经经的照片,留下自己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形象,也可以被用于入学后的各种证件照片。

          这样的照片,会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是多么的不同于以往,从而在心里就先庄严以待起来。

    4.  让孩子参与入学登记报名的每一个环节

            从报名登记开始,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现在的小学一年级通常会在开学前安排班级参观,在这个机会里,认识老师和同学,孩子的心里就踏实下来一大半了。有心的父母更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同班的孩子里边瞄一瞄,看看有没有气质类型上有可能和自家孩子成为好朋友的同学,主动和他们的家长交换一下联系方式,先帮孩子一把,让她在新环境里有一两个好朋友,这样孩子在新学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就会减少很多。

    5.  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

          在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过程中,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 “小学学习大不同”  “我的学习我负责” 的直观感受。

          无论是在实体商店,还是在网络上购买,都邀请孩子参与选购的过程。选购的过程是财务交易实际发生的过程,是将来数学学习的实践场所,也是和孩子交流物质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的过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加以说明,同时也鼓励孩子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孩子欣赏大气实用的产品形象,放弃浮夸粗糙的设计,逐步养成优雅从容的品味。

          只有通过这一些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孩子才会一点一滴地体会到成为以免小学生是一件多么庄重严肃的事情;而在选购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参与各种用品的选购,也会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产生主人翁意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重视起来,准备起来。

     

        最后,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地准备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在幼升小的准备中,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在心里认同:我即将成为以免小学生的妈妈/爸爸,我清楚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都将完全不同于以往,我将位置准备,并努力尝试。

            在孩子心里,了解了:我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将承担新的任务,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他可能会很有意思,我好好准备,并且希望它还不错,当然美好更好!

          做到以上,就很好了,至于其他,准备了就好,有没有百分百准备好,不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有小学生,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tv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