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
日军铁蹄肆虐下,930余座城市被占领,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
中华儿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此时,张学良远在北京。
东北边防军代理长官张作相
在老家锦州给父亲办理丧事。
旅长王以哲到沈阳城里参加社会活动。
三个团长都回家了,只有旅参谋长赵镇藩住在营区。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
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
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
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
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
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军,
9月18日当夜很快攻占北大营,
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当时只有10岁的孙世箴正在小学读书。
事发当夜,孙世箴就听到北大营方向的炮声,
但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变第二天发现街上不大对劲,
没有上学的他和很多孩子一样,
懵懂不知地来到街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孙世箴老人握紧了拳头,
难掩语气中的惊悚和愤怒。
受了惊吓的孙世箴贴着墙根摸回家,
几天后才敢再去上学。
上学路上,路过大西门,
经常会看到城门上挂着人头。
听大人们说,当时沈阳的八门八关全挂着人头,
而且人头每天都换。
以往,爬城墙是孙世箴和孩子们最钟爱的游戏,
“九一八”之后,城墙上驻守着日本兵。
在此后的14年间,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事迹,
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
顽强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神。
他们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英勇战斗,前仆后继,
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九一八”是烙在中华民族心上的一道伤疤,
也是一个警世钟。
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军事及科技等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
就以1937年为例,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
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
我们纪念这段历史,
就必须始终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教训,
只有发愤图强、奋发向上,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捍卫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