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啦!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要不是前几天你给我出的什么鬼主意,我今天也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惨....”看到这种对话,你一定会发现这个“都是你害的”的心理游戏,比起之前那个“是的.--可是”的心理游戏来得更高级一点,因为在这段对话中的主角也是向别人求助,不同的是,他会欣然接受对方给他的意见,而且他回去之后也会照着对方给他的建议去做,但是,当他失败时,他就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那个好心给他意见的人身上。
在学员中就经常有人跑来对我说:“许老师, 我上完成长课程之后,开始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说“不”,我也开始真正去向他们表达那些长期被我积压在心中的感觉和愤怒,我不再一味地去迎合别人对我的期待和需求。但是,当我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我的人际关系却变得一团糟.......” 事实上,在这些言语背后真正传达出来的信息是:“ 许老师,这一切都是你害的,如果我没有来上你的课,我就不会变得这么痛苦了,我恨不得马上回到我上课之前的那个样......
所以,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必须一个人承担责任时,他的内心会有巨大的担心和恐惧,因此,在他的人生里,他会纵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玩这个心理游戏,而到最后却又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只因为这样子他可以不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以上内容摘自《重塑心灵》作者:许宜铭
第二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 都是你害的!”在生活中,受害者的故事随时上演着。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孩子摔倒了,或碰到桌子等东西大哭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脚跺地,用手拍桌子,嘴里大声的故意的骂,坏东西,都怪你,把我孙儿弄哭了。我以前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认那个大人好有爱心啊,好厉害啊,一会就让孩子不哭了。现在知道那些夸张的动作和语言让那个小宝宝破涕而笑,成功吸引并转引了他们视线,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或者父辈中认为哭是没用的,然而,这个孩子并没有理解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好好的和自己疼在一起,也没有好好感觉此刻他的感觉受是什么。只是学会找了一个必须承担责任的东西,都是你的错,我才会这样。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当然,对于成人来说,如果知道有受害者模式,遇到事时,不要急着去思考谁该负责任,而是反思一下,自己能做什么,好好的和自己待在一起一会,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心中的力量会慢慢升起来。我曾经也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认为自己生孩子后遇到的事情,都是老公不作为,偏袒他们家人,才让我受了这么多的苦,好几年来,我认为他是最大的敌人,通过一步步的学习,知道了心智模式后,才慢慢愿意收回对他的怨恨,去觉察自己,当真正内心愿意尝试自己负责和接受是自己创造了这一切,身边的人才会真的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