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了体验效用中的峰终理论,恰好能解决如题的疑问。峰终理论是说,一个事情的总体评价如何,取决于过程中的峰值和结束时感觉的比较,而跟过程无关。就是说,如果在过程中有高峰,而结束时相对高峰而言没那么好,则人们的评价则是一般;相反,在过程中有低谷,而在结束时要比低谷高,则人们对此的评价会是积极的。书中通过多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事情。其中有冰手实验。
(一)
冰手实验:跟实验者说,要进行三次实验,就是把一只手放在冰水里,水没过手腕。一次是三十分钟,一次是60分钟,第三次由实验者选择是30分钟的那次还是60分钟的那次。
实验开始时,大多数实验者都是先选择30分钟开始。第二次是60分钟。在60分钟那次时,在最后的10分钟内,工作人员悄悄地加入了一点热水,使得比之前的温度刚好高一度。第二次结束后,询问实验者,是选择30分钟的,还是60分钟的。询问结果为,实验者都选择了60分钟的。
(二)
在《茶花女》中,茶花女跟男主相爱一段时间,之后男主因为误解而离她而去。男主离开后,茶花女生病、孤独地生活了好几年,在生命中最后的10分钟,终于等来男主,接着就死去。然后有请观众评价茶花女的一生算是好的还是坏的。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是好的。
(三)
这峰终理论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电影、或者我们也期待电影的最后会有个高潮。跌宕起伏的人生,就意味着结束时可能就是平平淡淡,平平淡淡的前半生,结束时高潮了一下,那还是会获得还不错的评价;夺人眼球的前半生,像仲永一样,会因后面的平平庸庸获得别人的叹息。
(四)
所以说如果某件事情做的平平淡淡,但又希望给人留下印象,那在结束时来个高潮;而某件事情做得很好了,但结束时平平淡淡,那会让人有所叹息。那如果是后者,无法做到结束时也高潮,那么私以为,留个悬念,也是极好的规避别人叹息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