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认为:“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实实在在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其实,教育就是一种生活。在学校里,教师是一种生活,学生是一种生活,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又形成新的校园生活。教师的学术自由,人格独立,学生的激情与梦想,天真与信念,二者交互融合,就是教育的生命所在。生命视角中的教育,不只是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发挥潜能,教人发现生命内在的意义,让学生自己成为他自己,因为生命是灵动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很低调的事业。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把这“都江堰式”的“灵动”损坏了,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所谓“自己的方式”,就是植根于教师自我和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与精神气质的灵动与自觉。所谓“说自己的话”,就是要不断地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把握教育实践的灵魂,创造出鲜明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是教育哲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实践行为与哲学智慧共生共荣的必由之路。(摘)
“哲学”这个词有些深奥,也很比较肤浅,深奥的是很少有人真的能读懂它,肤浅的是这个词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深奥的代名词而已。这段话易读易懂,其中让我有感触的部分是说校园生活是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的相互影响和激荡。我暂时理解为,原本作为一个人的教师也有自己的生活,这份职业赋予教师的生活以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意义,学生原本是一个纯净的个体,光秃秃的个体也有光秃秃的生活,当这两种生活必须在同一个环境下共存,那么就不得不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是,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活,好像多是在用自己的生活去影响学生的生活,希望他们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有一些所期待的变化和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壁垒的存在,并且始终想要去用斧头砍去这个壁垒,是艰难的、漫长的。或许,我应该允许不一样的生活融入我的生活,从不一样的生活里感受光秃秃的生长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