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2347天 2024—11—26
课文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故都”两字点名描写对象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课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在赞美故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真情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独特的审美意趣。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总写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课文的文眼,三个来得构成排比,平易朴实,有赞不绝口的情味。不仅具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而且写出了作者内心那种迫不及待地喜爱北国秋味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无限向往之情。
第二部分是3~12自然段,从记叙和议论两个方面描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赞美北国之秋。
3~11自然段是记叙部分,这一部分作者选取富有故都之秋特征的景物,采用并列结构逐一描绘庭院秋景、秋怀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雨、盛日秋果五幅图景,细微地刻画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12自然段是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赞美北国之秋。这里写古今中外文人对秋的评述,意在说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说明悲秋是人类的共性,是没有国别的。“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一个转折,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眷恋的秋是北方的秋,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北方的秋。作者将“我”之爱秋与中国文人及有情趣的人对秋的爱联系在一起,是“我”对北国的秋的爱合情合理。
第三部分是第13 、14自然段,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用对比的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