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有坏处也有好处,至少通过微信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吧。关注朋友圈的妈妈们对“无条件之爱”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当年我们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都是有条件的爱,从来没有“我就是我,所以就被爱”这样的体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总是很难做到没有附加条件。
从2016年开始系统地学习了很多心理知识,我终于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有条件之爱”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存在。我们的心理、性格或行为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不足,而导致没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源头就在于我们受到的都是“有条件之爱”,而非“无条件之爱”的滋养。
“无条件之爱”并不是没有原则,无条件是对人的尊重,好父母等于无条件的爱加上明确的界限。父母需要让孩子意识到因为他就是他,无论如何表现,我们都会爱他,都会视他如宝。但是怎么去面对他的错误呢?《可爱的诅咒》一书告诉我们有效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你爱他,他是你的宝贝,但他的那些行为不好,请他以后不要再那样做。”
而我平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平时是这样表达的“妈妈爱你,但如果你能在学习上再细心一些,我就会更爱你了。”我表达的结果就让孩子形成了“因为我不够细心,所以我不值得妈妈爱”这样的心理暗示。内省之旅让我顿悟没有给他更好的爱,让我警醒无条件之爱的缺失。其实,问自己两个问题就思维清晰了——“学习不好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吗?自觉性不够就不值得被爱了吗?”
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一种职业。我们的父母是爱我们的,当年的他们也是用尽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在爱我们,难道现在的我们不是这样对孩子的吗?“过去的不重要,当下才重要。被给予了什么不重要,怎么利用被给予的才重要!”宋老师的领读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人生有两个时期非常关键,是加速发展期,一个是婴幼儿,一个是青少年。这两个时期受到的影响又终身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理性思维也受其控制。但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这些关键期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性格或行为是后天习得而非天生使然。只要是后天习得的,我们都可以通过再次学习来转化成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幸福安乐更有帮助的形式。当我们审视自我、反省之后一定要坚信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愿意,就一定可以!万不能悲观的一而再的否定自我,让自己复制父母的言行,让自己对孩子的养育重现我们儿时的错误。只要愿意改变,下决心跳出“可爱的诅咒”,一切皆有可能!
无条件之爱”缺席,“可爱的诅咒”紧随——自我觉醒之旅(二)2017年12月28日人生中这么多年“无条件之爱”都在缺席,才导致了我潜意识层面形成了那么多“死板的个人规则”,进而妨碍我的生活,让我在“可爱的诅咒”中挣扎。我可以选择改变,破解“可爱的诅咒”,尽自己的努力,不让儿子走我的老路。可能我自己从来没有得到“无条件之爱”的滋养,所以也没有用最好的方式爱孩子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就开始无条件的爱自己吧!从现在开始正告自己:我不完美,我有很多负面情绪,我会发怒也会抱怨,这才是最真实的我,我爱这个真实的我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的同时就有了满心的喜悦:其实,我已经足够好!我很可爱!但是我要不要做可爱之人,完全在于我的自愿!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权利在自己手中!
系统的学习于我影响深远,我画了家族图谱,并分享给亲人,表妹立马就依样画了她的图谱,和我相互印证。我们的认识都上升了一层。借助书籍的力量用行动打破“可爱的诅咒”,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无条件之爱”的缺席很令人遗憾,但当年承受着种种生活磨难的父母怎么可能有意识来如此科学的养育我们呢?想通了这层也就立刻更加怜悯父母怜悯自己,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凡夫俗子,我们都是会犯错的父母,但同时我们也都是想给孩子更好的爱的父母,那么,以“无条件之爱”去爱我们自己、伴侣、孩子和其他亲人岂不是就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