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桐
我和C先生吵架了,C先生是我的男朋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俩只是进行了一次有分歧的探讨。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对待春节期间有着千丝万缕血缘关系却又不怎么亲密的亲戚。
C先生认为只需要见面问好、斟水倒茶,然后悄然离开即可。毕竟跟他们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年龄、经历、学识等等,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我的观点则是更进一步,除了C先生的上述步骤,最好还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默默听着,继续视情况而斟茶倒水,然后温婉应付直至他们离开。毕竟爸妈平日里还要跟这些亲戚往来,不想为了自己一时的舒适而让这些所谓的亲戚误以为受到怠慢,指责父母教育无方,反正只是乖乖坐在一旁小半天而已。当然,一些极端情况不适合此次的讨论。
其实这次的分歧无所谓对错,我们也只是想要商量出一个更得体的办法。可是在讨论过程中,我却发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便是我们代替父母去应付这样的场面。虽说我摆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可顺其本心,我还真想把他们撂倒一边,去做我自己的事情。
这些亲戚只有在家里的红白事上出现,平时也联系甚少。问候的问题也是固定形式,走个过场,上学的时候问成绩,大学以后问女朋友,工作以后问工资、车房、男女朋友,或者结婚日期……估计也就这些套路了。真的遇上难处,他们估计也会施以援手,不过也别抱太大期望。总之,他们敷衍的问,我们敷衍的答,我们之间互为无效亲戚。混过春节期间这顿饭,继续过自己的日子,等待下一年的这顿饭,就这么循环着……
要说毫无益处也太绝对,通过他们的谈话,我可以知道如今车子、房子的行情、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在医院体检如何避雷,甚至还可以从中观察出这家跟那家亲戚的关系如何、他们最近有啥打算,从而积极应对,避免人生进度被他们落下太多,让父母因此遭受白眼。毕竟,父母还是跟他们平日里要接触的。
我知道这是一种变味的亲情聚会,我也了解自己的这种心态有失偏颇。为了摆脱这种春节的尴尬,我甚至赞同在离家远的地方工作安家,节假日也有了理由不去看望他们,只要托人把份子钱捎到,礼物带去,尽了这份情就可以了。
C先生沉默了很久,他明白我提出这种观点的初衷在哪里,也知道自己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可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本心,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让自己过得舒适些。我有些心疼他,想要尽力去保护他的这份纯真,可是这又是不现实的。他一直从事跟研究有关的东西,典型的理科直男,踏实认真,偶尔会偷懒,超普通的一个人。我想尽我所能去保护他,可也想推他一把给以历练。
最后我俩秉着“可以不认同但要理解对方观点”的原则结束讨论,随之陷入沉默。
的确我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上纲上线,可是这应该是大众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状况吧。你们会选择怎么处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