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关于“遗憾”的价值。书里强调,遗憾是机会而非负累,采取改进机会越大,感受到的遗憾越大。
【遗憾的事情】
这缓解了我最近非常大的一段纠结。前天逛街买了一件很贵的羽绒服,到家了突然非常后悔。一是家里有类似款式的羽绒服,而且更便宜(1/6的价格)、更厚实;二是买这一件的价格可以买2-3件更好的,感觉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三是脱离了商场的镜子、光源,似乎也没有那么好看了,也显不出昂贵来;四是超出了财务预算,线上支付导致价格的敏感度下降,回到家购物喜悦感褪去,实感的心疼才浮现出来;五是对品牌不太信赖,不知道如此高价的羽绒服,能否陪着我多穿几年回本。所以这两天一看到这件衣服就非常悔恨自责,觉得自己太容易把选择权交给其他人,没有主见。
【以新视角看待遗憾】
看到书里的遗憾定义时,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这么后悔这么纠结,恰恰是因为我当下做出改变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我一个决心说“逛一圈回来再看看”,或者当下打开淘宝搜同款看收藏夹,或者说“钱不够先不买了”,问题就解决了,我可以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做更高质量的决策。这些事情如此简单,我本可以做到,所以才这么懊恼。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未来我要在这件事上做出改变,可能性很大,我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它。重要的不是抱着遗憾委屈懊恼,而是从中汲取经验,应对未来。
【改进方案】
所以我决定:
1、以后逛街要时时打开淘宝,提醒自己这个世界的衣服是很便宜的,不被商场的常见物价迷惑
2、分析自己的衣橱,定制购物计划与预算,不随便超支,除非满足某些条件(啥条件以后想想,不过衣服是高替代品,可能要好好思索下)
3、重视搭配而非单品,整体大于局部
4、购物前灵魂提问(暂时想到的):
A 与我的适配性:我会穿它出门吗?方便吗?舒服吗?适用于我的大部分生活场景吗?穿着它我习惯吗?自如吗?
B 美观程度:质感如何?脱离了灯光、显瘦的镜子还会好看吗?(找有审美、且苛刻的闺蜜一起)或者有网店吗,可以淘回家试,更符合真实穿衣场景,还能退。
C 搭配可能:是基础款还是设计款?与我衣柜里的哪件衣服搭?能超过3件吗?
D 可替代性:淘宝有同款或类似款吗?价格比对如何?我的收藏夹里有类似的衣服吗?价格比对如何?
E 打理难度:好打理吗?可以扔洗衣机吗?后续护理还要多花钱吗?
F 是否经典:工艺如何?再过几年还能穿吗?会起球、变形吗?
5、最核心的其实是:体态、气质、身型、整体!也就是我自己。
6、我才是消费者,不要怕!如果卖衣服的人甩脸色,那以后咱就不来了,是对方的损失。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觉得麻烦对方服务自己了,还是买点吧!赚钱不易T T
把这些放在手机里,买之前一个个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