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738502/5f1261aa73afc572.jpg)
1、注定失败的竞争上周五幼儿园老师让买图画本,担心周一要用,在附近文具店买了一本6元。
同规格的本子在淘宝上卖9.8元四本,2.45元一本,每本价格便宜一半不止。
是的,不管文具还是衣服,只要是同质化的商品,实体店注定干不过电商,这是一场多年前已被验证为实力悬殊不可能胜出的竞争。
实体店只适合做需要在现场体验的产品,以及满足那些为节省物流时间的不对称需求。
如果有开店的打算,也要针对可能存在的线上竞争,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最好能避开注定失败的竞争。
2、机构的吆喝并不可信
有几次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临走时都被银行职员建议办理一张的信用卡。
他们为了提升业绩宣传一下,赚取更多利润的行为无可厚非。可这对于只是为了方便消费,不懂信用卡使用规则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坑。
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千篇一律的说辞最终能打动多少客户,反正只要用过信用卡的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人越是资金周转不灵时越需要它,哪怕在略有盈余的前提下,它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信用卡不过是透支的一种手段,这对于消费能力大于赚钱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收入少,开支大,还在不断地产生15%~25%之间的利息,长期下去必然让自己陷入经济的窘境。
可能会有把信用卡玩得很溜的人认为好,其实你只要了解了他们所谓方便快捷后面那套付费体系,顿时就会索然无味。年费、逾期费、提现费,想要取消还不那么容易……
如果只是为了便捷,为了消费更多产生更多积分以便兑换更多礼品,为了每月定时记得还款,为了耗尽那有限的注意力,那还是算了吧。
3、摆摊背后
很多个以前没见过的摊点都摆到了店门口。除了有点影响停车外,其它没毛病,毕竟公路不是自己的,也没有城管身份附体,与其纠结他们有没有影响自己生意,不如观察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好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意。
要说摊主,那可是精明的小老板,他们要过的第一关便是不担心别人异样的眼神。插一句,我有亲戚考虑过摆摊这门生意,最后还是败在要面子之上不了了之,他们觉得自己实在拉不下那个脸在街上“游荡”。
第二关当然是摆摊的地点,足够大的人流量是前提。
这些摊主们把摊位集中在学校门口边上,至于左边右边、远一点还是近一点。他们也是在不断尝试,不断更换,不断对比每天营业额和周围竞争的品类。
既要方便顾客购买,又不能让自己因为位置摆错而失宠。第三是商品价格,这是促成交易的关键因素,毕竟学生零用钱的天花板并不高。
相对于独立租门面2元一支的麻辣串,门口烤冷面的性价比更高一些,5元半碗吃得很过瘾,也更适合学生群体消费。
第四就是出摊次数和时间了。
除非周末,基本都要在,摊点就在那里,自然也是撩起那些怀念你商品味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估计是做所有生意的大忌,你快乐休息的时候,也有可能是让好不容易喜欢你的顾客找不到你、淡忘你的时候。
以上几件小事,不管是线上线下、机构还是个人,都是在竞争。
一听到竞争,就会让人感觉心好累,像是回到了校园,那种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和让人头疼的排名当中。
好像又回到了职场,那总也开不完的会议和永远只是让人跳一跳又够不着的业绩目标上。
想要“快乐学习”可能只是把考试从学习中去掉,想要“快乐生活”可能只是把比较从生活中去掉。
学校有很多考试,虽然学生觉得辛苦,但为了不挂科,也不容易掉队。
大部分学生在解除了外在的压力后,只会跟自觉学习的极少数人差距拉得更大。
职场也类似,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你只能去适应它。
成年人在逃避竞争后,快乐是短暂的。最有可能的是在面对更小的事情时就有了更难承受的压力,周遭的挤压也会让自己最后失去竞争的资格。
而那些看似不用参与竞争的人,他们一开始就在和过去的自己竞争,每天都在进步,以至于在世俗压力面前尚有喘息的余地。
学生也好,成年人也好。如果觉得从此可以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成绩混个通过,工作混个关系就好,也许就会成为那部分被甩下的人,既心累还头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