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下五千年中国古神话
《史前密码》(二)“混沌”这两个音的产生

《史前密码》(二)“混沌”这两个音的产生

作者: 李少峻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15:20 被阅读0次

            “混沌”一词在古籍里有多种写法,如:混沌、浑沦、昆仑、混沦、浑沦、浑敦、困敦……等等。

            而其含义也有许多种,归纳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共有四种:

    一,天地未开时期的叫法。

    二,远古氏族的族名。

    三,古人用以顶礼膜拜的“圣山”。

    四,对神兽、凶兽的称呼。

          第一种,天地未开时期的叫法。也就是我们上面已经介绍过的“混沌时期”。

          所谓的“混沌时期”是古人对火山群喷发造成的不见天日、雾气蒙蒙景象的一种深刻的记忆。那么,我们要问,当时的人类是不是都处于这种“混沌”影响下呢?当然不是,一定有一部分古人是居住在受火山影响以外地区的,只能说当时陆地上受火山喷发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古人对此印象特别的深刻。

          现在让我们来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大家知道,远古人类的语言是不会太发达的,他们只会用一个或两个音符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一天,一支居住在受火山影响以外地区的氏族部落,为了寻找猎物或水源,不得不闯入“混沌”影响下的雾气蒙蒙的“黑森林”。他们发现在这片“黑森林”里也居住着一群奇怪的部落人,他们个个都是灰头土脸、邋里邋遢(当然,是火山灰造成的)。这时,为了与这群邋遢人有所区别,这群外来人会怎么称呼他们呢?每天听到从周围山上传下来地动山摇的“轰”和“咚”的声音,再看看这片雾蒙蒙的“黑森林”,看看这群黝黑的邋遢人,不由自主地就发出了“轰咚”、“崆洞”、“困顿”、“浑敦”、“混沌”诸如此类的两个再简单不过的音符来称呼他们。刚开始两个族群都彼此警惕,但并没有敌对,时间一长也就和平相处了。邋遢人也渐渐习惯了这群外来部落的人们对自己的称呼“困顿”、“浑敦”、“混沌”。就在这个“能用来交流的语言”还未出现的时期,由自然界发出的“轰咚”声组成的谐音称呼“困顿”或“浑敦”、“混沌”就产生了。从此,一个古老的氏族名“混沌”诞生了。他们也开始称自己为“困顿”、“浑敦”、“混沌”,同时对本族群的首领也是称“混沌”,就连对这个时期的印象也称为“混沌”。所以说把“混沌”记忆流传下来的正是这个“混沌氏族”。

          第二种,远古氏族的族名“混沌”。

          远古时期真的有“混沌氏族”吗?回答是肯定的,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定论了,不必置疑。

          《路史》云:“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就是说:当天地刚刚形成之时,就有一个叫“混沌氏”的人出来管理人们的生活秩序。让我们剥掉一层神化的外衣再来看看。首先,天地刚刚形成因该是指正处在“混沌时期”,人们初次见到天和日的时候,也就是“混沌初开”的时候,天空中密云渐渐散开了,人们终于看到了阳光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混沌氏”的人出头来管理人们的生活。其实,这个“混沌氏”在远古时期既是指一个人,也是指一个氏族,或者说是“混沌氏”部落里的一为首领。

          《路史》又云:“‘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就是说:“浑沌氏”其实就是浑敦,以后又有浑氏、沌氏、屯氏等叫法。

          《风俗通》云:“浑屯氏,太昊良佐也。’一作混屯。”就是说:“浑屯氏”曾经是太昊的得力助手和辅臣。这里说的太昊是指伏羲,而伏羲时期已经是“混沌初开”以后又过了几千的事了。那么为什么混沌会与伏羲有关系呢?其实,“混沌氏族”一直在延续着,而太昊伏羲的得力助手“浑屯氏”正是“混沌氏族”的后裔。

          《黑暗传》中关于“混沌氏族”的记载就更有意思了。“油波滇汜消沸化,口张吐水放金霞(火山喷发出的火光),当时有个幽泉祖,幽泉生浦湜,浦湜就是混沌父,幽泉就是混沌母,母子成婚配,生出一元物,包罗万象在里头,好象鸡蛋未孵出。当时黑暗生黑蛋,黑蛋生出众神祖。五条黑龙往外钻(火山爆发污染了五条水源),九大名山包在内,包罗万象天地产。混沌出世劈两半,众位老祖才出生,混沌里面生黑水,放出黑水放光明。汗青又出世,幽泉变滇汝,混沌从此十六路。一路生幽泉,幽泉生浦湜,浦湜生滇汝。二路生江泡,三路生玄真,四路生泥沽,五路生汗水,六路生提沸,七路生雍泉,八路生泗流,九路生红雨,十路生清气,十一生菩提,十二生重汗,十三生里五,十四生丘里,十五生洞六,十六生江沽(女,又名“江姑”),江沽出世才造水土。”这里提到的“混沌十六路”因该是指“混沌族”后代的十六个分支。由于这段关于“混沌氏族”的记载在其它史籍和传说里尚未见到有相关类似的部分,故此显得非常珍贵,但其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第三种,古人用以顶礼膜拜的“圣山”——昆仑。

            有些学者认为“昆仑”一词当来源自阿尔泰语系,称黑为昆仑。西南少数民族彝族也谓黑曰“昆仑”。注意这里都提到了一个“黑”字,而何新先生认为“昆仑”与“浑沦”、“混沌”音义相同,可能指“云气”,故为“大”或“天”之谓。这些推测都间接地印证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观点,火山群爆发引起常年的昏天黑地的“混沌”景象。西汉著名的哲学家扬雄在他的《太玄经》里直接把“昆仑”写作“浑沦”。

          然而,“昆仑”一词在古籍记载中多以“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出现。而这个“虚”和“丘”在历史记载中却经常出现,如太昊之虚、少昊之虚、夏之虚、陶唐之丘、昆吾之丘……等等,都是与人名或氏族名有联系的,所以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中的“昆仑”也必定是人名或氏族名。换句话说,“昆仑”作为山的名称,因该是史前“混沌氏族”(昆仑氏族)的人们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从古籍《山海经》中反复出现“昆仑”二字可以看出,古人对“昆仑”是十分崇拜的,这种崇拜可能来源于对先辈居住地的记忆和崇敬,就象我们现代人对自己的祖先发源地的崇拜一样。

        第四种,对神和恶兽的称呼。

          《史记·五帝本纪》作“浑沌”,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古书《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所说的“浑沌”已经不是原始的“混沌”了,而是古人引用“混沌”这一称呼的谐音,对恶人的一种称呼,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混蛋”、“坏蛋”。

            有没有人想过,我们现代人为什么称“坏人”为“坏蛋”。你说这人再坏,又与“蛋”何干?其实,“混蛋”也好,“坏蛋”也罢,皆来源于“混沌”一词。

            《庄子•应帝王》中云:“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在这里“混沌”是作为不开化的代表。这个故事目前在学术界被视为寓言,当然就不能被作为史学研究依据。但是它与以上两种例子有相似处,都是把“混沌”作为贬义词来描述神或兽。

    《史前密码》公众号 创世神话小说《神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前密码》(二)“混沌”这两个音的产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eu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