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26
今晚要出趟远门,为期两周或者更久,难得北京天气好,特意早早起来带之之去农业嘉年华,就当是小别之前陪一下下吧,我想。天晴但风大,正抱着小丫头在偌大的展区溜哒呢,她突然趴到我耳边:"爸爸,我要跟你说个秘密。""嗯?""我不想让你出差",心里"咯噔"一下,不过淡定如我,脸上自然是不动声色的,哈哈大笑着,在小脸蛋上啵了一个,这事就算过去了……也许吧。
下午在京城三月的标志性"帝堵"中辗转到家,小丫头在车里已经补够了觉,正在客厅里兴高采烈地玩小仙女cosplay自嗨,校长和闺蜜在厨房里忙着准备我来不及吃的晚餐,爷爷在玩iPad,我打冲锋一样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穿外套准备出门,之之见我要走,突然就放下手里的魔法棒跑过来抱住我,小家伙算是同龄人里长得快的,但也还只是一米多点高,小脸靠在我大腿上,也不说话。
那一刻,我其实是惊呆的。
从一岁左右牙牙学语的时候让大人抱到门口还被举起手来摇晃着哄着说拜拜,到年龄渐长已经可以满屋子乱跑却不愿意到门口和人告别,再到成功转型小话唠却又渐渐有了些朦胧的逆反只愿低头守在玩具旁含含糊糊地喊一声再见,在一次又一次类似的场景里,说实话因为不曾期待,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失落,默默跟自己说一声“孩子还小”,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们只顾风雨兼程的那些年,孩子悄悄地自己长大了,这是第一次,所以要记下来。
我放下手里的包,单膝蹲下抱住之之,轻轻拍着她小小的、薄薄的后背,一如上午在昌平早春凛冽的寒风中为她取暖,深深呼吸了一口家里带着熟悉味道的空气,把多抱一会的冲动强行打断成一个微笑:“之之在家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很快回来”。也许是我“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感染了她,小丫头盯着我的脸看了两秒钟,确认了我“不是”在忽悠她,清脆地应了一声“嗯,好咧!”,然后就跑回去高高兴兴地继续她的小世界了。
“好好学习”?!——我家什么时候开始那么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和“提前教育”了?!什么鬼!
语无伦次。
很多次和校长谈起之之的教育,幸运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作为父母我俩是高度一致的,有两家人共同而且深入血脉的善良,有自理能力和一技之长(未来吧),如果可以的话,性情中再能带上些北京大妞独特的淡定和豪爽,足矣,再说了,愿望归愿望,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我俩能说了算吗?
并不能。
也许是由于所谓的“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早熟”,也许是家庭环境使然,在我眼里之之的性格状态蛮好的,不到五岁的小小年纪,已经能看出来一些南方人乐观和北京人大条的混合效应,受委屈了——其实这年头的孩子哪里会受什么委屈,顶多也就是欲求不满哈哈——甚至会自己开解自己,嗯,或许说“开解”有点过了,反正呢,几分钟后,没人哄她,自己也就带着泪痕乐呵呵找玩具去了。
在两个大龄“中国式父母”刻意为了培养孩子独立不要娇气而打造的情感氛围里,我们有意无意地回避着与这个四岁小姑娘之间偏“感性”的表达,代之以看上去很“理性”很“成熟”的“沟通”——“爱使人软弱”("Love is weakness"——the evil queen,《童话镇》,ABC,2011)嘛,软弱了还怎么独立呢哈哈。
而且迄今为止,似乎效果不错,不是吗?
但是,有哪一位父亲,能无视自己女儿第一次在临别前无声的拥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就好比将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故事做相加的运算却得出了相乘的结果,我们的相处过起来或许很短但是说起来一定会很长,高铁上短短五个小时不足以写尽我和你妈妈对你的爱,我更相信你会拥有文字和言语都永远无法局限的未来,但是之之,也许将来你会看到这篇文章,也许不会,也许我们将来会有意见分歧甚至分裂,我可能不喜欢你的新男友而你也可能看不惯我总是穿着“老土”的衣服(因为你亲娘坚持必须先于我离开这个世界,我又打不过她只能听她话:(),但无论如何,我会一直相信,今天傍晚跑来和爸爸拥抱告别的你,是简单而真诚的,我很喜欢。
你长大了,我很高兴。
你长大了,我没有看上去那么不担心。
那么,咱慢慢来。
你不必倾国倾城,只愿你笑魇如花。
你不必富可敌国又或是权倾天下,只愿你无病无灾,喜乐平安。
你不必不离不弃,我亦定生死相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