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早上突然说太郁闷了,不知道如何跟自己孩子交流,要带孩子来我这儿玩,我还没起床就留言说出发了。我起床才一会儿,娘俩就到了。
我和朋友同一年生,我们的孩子年龄相差也才一岁左右。见到姑娘的时候,朋友让她叫阿姨,她很小声很勉强的叫了。我笑笑回应后,请她们上楼。进屋后,问早餐过了没有,说是吃过了。于是,我稍做准备,带上水果饮料,请她们一块儿到湖边走走。结果发现这孩子啥啥都不爱吃,就只喝了点饮料,湖边能玩的,她也全是摇头,然后似乎对啥都没感兴趣,就一心捧着手机。朋友则在我旁边喋喋不休地说她小时候怎样怎样,我说孩子长大了,让她闭嘴。之后 ,我好奇地伸过脑袋,诚恳地问:“姑娘,阿姨能看看你在玩些什么吗?”她快速地将手机退到桌面举到我面前,我指着QQ说:“是在玩这个吗?游戏?聊天?看视频?还是看文章?你看哈,阿姨那里的书你一本也看不上,阿姨有的东西你一样也不想吃。阿姨和妈妈很想在假期的时候带你好好度假,却不知道你对什么感兴趣,很尴尬的好不好?”
这孩子于是给了我答案:“看好看的视频、看好看的书。”
“嗯,你好看的标准是什么?”
“看得下去?”
“怎么样的内容是你看得下去的呢?”
“不知道,我要看到才知道看不看得下去。”
“好,那我换个问句哈。一般情况下,遇到怎么样的情节是你想往下看的?侦探、言情、恐怖、搞好、冒险.....?”
"恐怖、冒险、搞笑的。”姑娘终于给了较为具体的答案。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看的电影《长津湖》,嗯是挺惊险的,还爱国并具有不屈的信念。脑袋时突然灵光一闪,似乎找到了与这孩子共同做一件事的希望。心想,国庆期间爱国的影片应该不少,便邀请她看电影去。她一下就乐了,说她爸爸总是反对去电影院看电影,说想看不如在家里的电脑上看,还不浪费钱。我笑了:庆幸你爸爸的坚持,否则我今天就没机会带你去感受不同视觉效果、不同听觉效果及不同场域看电影的感觉了。
说好去看电影后,为了让这姑娘满意,我决定让她参与选片,结果自然没如我愿选上爱国影片,而是选了她认为的幽默搞笑、穿越冒险的动画片。
订好票后(电影场次是下午的),我就与她商量午餐的事儿,问了几个菜后,她直接说:“我可以不吃吗?”我听到后突然一愣(好吧,我承认此时突然好想自家闺女,她可不会这么挑食),之后又笑了:“没问题,长大了,自己的肚子自己负责,不饿可以不吃,不强迫。”
正说着,我亲戚来电话了,说我闺女从老家坐班车往县城了,叫去接,我说不用,长大了,自己回来。于是,给闺女发了语音,告诉她到县城的车站后自己去售票处买票乘车往南宁,到南宁后出站坐地铁回家,我不接。
因我的这个电话,朋友便对自家女儿说:“你看姐姐都能自己坐班车回老家了,中途还要转车、导地铁什么的。你呢?什么都要妈妈做,做了你还不满意。做的饭菜你不吃,你说想吃烧烤,烤好了送到你面前你还嫌弃......”我一听感觉不对劲,赶紧让朋友停下来。谁都不希望自己被比较,我相信孩子也一样。果不其然,这姑娘白了她妈妈一眼嘀咕道:“自己出门那个也不是你女儿呀!”
……
我只能说,想要做个合格的妈妈真不容易,特别是这个年代的孩子的妈妈。可以爱孩子,但绝对不是纵容与宠腻,我比较主张创造条件让孩子亲自去参与、体验。比如烧烤,我一向是从配料开始就让孩子参与购买,然后帮忙弄好火,架好炉,交代注意事项之后,就只当监察员了(只负责看烤得熟了没有,如何可以烤得更好吃等)。
至于和孩子的沟通,我认为一定是真诚和尊重的,允许孩子做她自己。
网友评论